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教师进修: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分类:
语文
/
高中素材
/
高中其他文字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381 KB
评级:
时间:
2010/3/8 22:29:25
下载:
本月:1 总计:51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101070字。
有序备课——备课实务与新技能
课程简介
课堂教学是主战场、是教学的关键;备好课则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本课程以备课概念及相关技能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对备课实务与技能进行了深入的探究, 力求对广大教师的实际工作起到指引性的作用,提高教师的备课水平。
主要内容(章节信息)
第一章 备课概论
第二章 备课标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课程标准
第三章 备教科书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教科书
第四章 备学生的技能 ——在备课中如何研究学生
第五章 如何形成有效的教案
第六章 备课中的典型误区及其分析
第七章 备课的一个完整过程分析
第八章 提高备课水平的若干有效方法
第一章 备课概论
【问题导入】
什么是备课?现代意义下的备课有哪些新的含义?备课有哪些作用和价值?当前的中小学备课包含哪些内容?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中小学教育教学的主渠道,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第一责任人。高质量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质量的课堂教学质量,而备课是教师取得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研究备课的实务与新技能,首先要正确理解备课的含义、作用与基本流程。
第一节 备课的含义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实现精彩的生成”。
课堂教学作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作充分的准备,否则就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一、备课的基本含义
所谓备课,实际上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一般地,备课有狭义的备课与广义的备课之分。
狭义的备课,是指针对当次课程的备课。一位有准备并且胸有成竹的教师,必能信心十足地在课堂上点拨和指导学生。他应当在上次课程结束后,就着手准备这次的课程,收集与课程相关的资料,考察有关资料,并且预备适当教具(实物教材)。
广义的备课,是指教师的自我装备、自我成长和持续发展。这是教师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书育人的前提和重要保证。这些持续的成长和发展能使教师更胜任自己的工作,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使命。所谓教学,其实是两件事:教师从“教”的过程中,从学生身上学习功课;同样,教师从“学”的过程中,成为更优秀的教师。
二、与备课相关的概念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研究中,备课与预设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
预设表现在课前,指的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规划、设计、假设、安排,从这个角度说,它是备课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设可以体现在教案中,也可以不体现在教案中;预设表现在课堂上,指的是师生教学活动按照教师课前的设计和安排展开,课堂教学活动按计划有序地进行;预设表现在结果上,指的是学生获得了预设性的发展,或者说教师完成了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
预设是必要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但是,预设要适度,要留有空间。过度的设计必然导致对教学的控制,导致对学生活动和发展的包办、强制和干预。
课堂上教师也要按预先的设计开展教学活动,保证教学活动有计划、有效率展开,但是,教学不只是单纯的“预设”操作,原有教案的展开过程,更是课程创造与开发的过程。完全按照预设进行教学,课堂必然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致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说,既需要预设性发展,也需要生成性发展。所谓预设性发展是指可预知的发展,即从已知推出未知,从已有的经验推出未来的发展;所谓生成性发展是指不可预知的发展,即这种发展不是靠逻辑可以推演出来的,在教学中,它往往表现为“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怦然心动”、“妙不可言”,表现为心灵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表现为内心的澄静与视界的敞亮。
三、备课的新含义
当前,广大教师对备课的认识存在两大误区:一方面,备课就是写教案;另一方面,备课是不得已要完成的任务。在某种程度上,备课已沦落为中小学教师工作中的一种形式、一种任务、一种负担,成为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不得不应付的差事。
产生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在于中小学教师不甚了解备课的多种含义。深刻了解备课的新含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至关重要。
(一)备课是教学过程的精心预设,包含着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水平,也包含教师的创造性劳动
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系统的角度来看,教学系统〖JP+1〗是一个由若干要素构成的开放的复杂系统。要使这个系统产生整体系统的作用,而不仅仅是简单相加的系统,即要使教学的整体作用大于其构成要素的作用之和,就务必要在备课上下足工夫。
备课就是运用系统的方法对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进行具体计划,从而预设教学的系统或程序,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生成。教师上课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把他们和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出系统的整体作用,需要教师提前进行深刻的思考。每一节课都应有其独特的任务和要实现的目标,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学目标有十分恰当和清晰的认识。
只有当教师对自己选择与组织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精心设计,达到融会贯通、如同己出的程度,教学才可以娓娓道来,左右逢源。教学氛围的营造和教学方法的运用要让学习者惊喜,要唤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备课是知识的内化、具体化与课堂物化的预案
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在经过多次重复同一课的教学之后,就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备课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基于此,备课的政策也有所不同,年轻教师要“备详案”,经验丰富的教师便可以“备简案”或可以是“零教案”。很显然,这是对备课的误解。
事实上,对教学内容烂熟于胸,倒背如流并不意味着做到了对知识的内化、活化和转化。提到内化,人们更多强调的是让学生来内化,教师是否内化了教学内容或者能不能内化教学内容没有受到重视。不论经验多么丰富的教师,如果做不到“内化”,他只能是知识的奴隶,只能是“传声筒”。教学就是一个不断“内化”的过程,首先是教师对客观的教学内容进行内化,使其成为不断促进自己发展的支点,紧接着是学生对客观的教学内容和教师传授内容的内化。如果没有教师很好地内化了的教学内容,学生就很难做到内化知识。
内化在一定程度上是主体自身与客观内容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教师对知识的活化却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知识的存在状态是静止的,僵硬的,没有感情的。具体化就是让静止的、僵硬的和没有感情的知识变得动态、鲜活和充满感情。知识的具体化、活化是教师想象力充分释放,创造力充分展现的过程。每一节课的内容,首先对老师来说应是丰满的灵动的富有丰富情感的,然后,才会对学生构成新奇的富有情感成分的,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对课程教学内容的再创造,才能实现师生的生成。
(三)备课是对教学资源开发、整合与利用的过程
当前,中小学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直指时代要求,使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以及和谐发展的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传统意义上只注重“写教案”的备课显然无法满足这一需要。对课程、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整合与有效利用,是促进教学的有效手段。提到教学资源,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教科书、教参等文本资料,其实,这些只是教学资源中的一部分。教学资源的内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教师进修课: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ppt 人教版
河南省滑县教师进修学校专题突破之计数问题错解情形剖析 人教课标..
河南省滑县教师进修学校专题突破之集合问题的错解剖析 人教课标版..
河南省滑县教师进修学校专题突破之反函数测试题 人教课标版
河南省滑县教师进修学校专题突破概率重点及易错点专练 人教课标版..
湖南省华容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中学2008-2009学年度九年级下册语文..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下册第七..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下册第四..
辽宁省葫芦岛市龙岗区教师进修学校2007-2008学年度八年级下册第五..
2007-2008学年度教师进修教育理论基础知识测试卷 通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