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540字。
★★★文言文复习汇总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复习问题汇总】
1、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曾巩 王安石
2、作者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
3、文中哪句话是描写月景的?这月景有何特点?作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描绘的?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月景特点:皎洁、空灵。
(3)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月色如积水空明,竹柏如藻荇交横。
4、描写“月”的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明月几时有,白酒问青天——杜甫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5、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
(1)入夜即“解衣欲睡”(2)见“月色入户”便“欣然起行”(3)与张怀民一起“步于中庭”,欣赏月夜,连竹柏的样子都看得很清楚,可见二人都很闲。(4)“但少……者耳”从别人的不闲体现其闲。
6、文中“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显然与实际不符,因为并非每夜都能见到月色,每处都有竹柏。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月光虽非夜夜明,竹柏亦非处处有,但大自然的美景却时时能觅,处处可见。只要心胸开阔,淡泊名利,无论到哪里,都能在美好的大自然中享受到无穷乐趣。
7、简要说说这篇文章表露了作者什么样的特殊心境。
透露出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8、默写出文中描写庭中月光澄澈的句子,并对其写景的妙处试作简要的分析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用“积水空明”四个字,来比喻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给人以一池春水的静谧感;用“藻荇交横”四个字,来比喻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9、“欣然起行”一句写出了作者赏月的兴奋喜悦之情。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透露出作者被贬谪的悲凉和对人生的感概。
本文叙事、写景、抒情,有都集中于写人。 写人,又突出一个“闲”字。
PS:《水调歌头》和《记》(分别记为甲乙)比较。
甲、乙均写于作者仕途失意之时,甲表达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派遣的特殊心情。 两篇文章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象、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甲、乙两篇文章分别是词和散文,体裁不同决定了语言风格的不同:前者浪漫洒脱如行云流水,后者凝练含蓄绕有余味。
【《陋室铭》中考复习问题汇总】
1、“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两句有何用意?
这是例证,引古贤之名证“陋室”,写出“陋室不陋”同时意在以古代名贤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贤的志趣和抱负。
2、“孔子云:何陋之有?”有何作用?
(1)引用孔子的话与前文“惟吾德馨”遥相呼应,是全文的点睛之笔,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2)反问作结,发人深思 。
3、思想感情
《陋室铭》通过写陋室不陋,表现了作者高洁傲岸的品格和安贫乐道的情趣,
同时也表达了对官僚寻欢作乐生活的不满
4、历史上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陋室不陋的例子?请举一例。
床头屋漏,雨脚如麻的杜甫草堂;
洁净无尘,以木板方砖做书架的钱钟书的书斋。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运用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开头写山水的作用)
运用类比推理,以山水引出陋室,表明陋室也具有名灵性质,突出自己的德馨,自然引出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