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教学目标<br>
学生认知目标 1、了解沈从文生平、思想,识记有关文学常识<br>
2、理解“边城”的丰富内涵以及作者创作理念<br>
3、感受沈氏小说独特的语言魅力<br>
学生能力目标 1、学会从网络中搜集、筛选、整合信息,提高信息素养<br>
2、通过主动参与活动,提高自己的想象力<br>
3、学会用自己的语言鉴赏小说<br>
情感目标 走进作者构筑的善与美的理想世界,体会人性之美<br>
<br>
<br>
二、重、难点及突破方式:<br>
1、 重、难点:<br>
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和细致含蓄的心理刻画以及小说传达的充满悲情的“人性美”<br>
2、 突破方式:<br>
充分发挥网络资源优势搜求有效信息,通过读、思、评、议以及更广泛的交互探讨与合作交流,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个性化鉴赏。<br>
三、教材及教学对象简析:<br>
1、高二的学生通过较长时间的信息技术课程实践,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电脑操作常识,可以自己独立操作电脑,会搜集、下载、复制、粘贴信息,会用Word进行文字输入,会用E—mail、BBS等方式上传信息等基本操作。<br>
2、 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小说的主题、人物描写和结构,但对于本文而言,通过环境、心理以及语言、动作等方面的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展现主题显得比较突出。本文虽然是自读课文,但因为是长篇小说节选,且地域性很强,人物心理比较复杂,学生理解起来仍然有很大的困难,所以课前预备任务中应明确要求学生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了解《边城》故事情节。<br>
3、高中生与小说中主要人物年龄相仿,心理、思想处于准成熟期,在对人物的心理、情感等问题理解上会有许多自己的看法,教学<br>
中宜多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健康的审美鉴赏。<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