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学期月考语文试题
一、 听记题(共10分)
认真听一篇短文的录音,完成1―4题。
1.制作“电缆”的主要材料是____;制作“光缆”的主要材料是___。(2分)
2.光信号之所以不能在金属导线中“流动”,是因为金属导线是_____的。(2分)
3.下列不属于“玻璃纤维”特点的一项是(3分)…………………………( )
A.直线传播 B.纤细柔软 C.透明 D.能全反射
4.用“光纤”合在一起制成的“光缆”具有怎样的功能?(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填空题(共10分)
5.现代文填空(2分)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要________、____
______了。
6.古诗文填空(5分)
(1)问君能有几多愁,______________。
(2)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________,_______,感极而悲者矣。
(3)盗起而不知御,民困而不知救,吏奸而不知禁,_________,_______。
7.文学常识填空(3分)
(1)《陈毅市长》的作者是当代剧作家________。
(2)《史记》是我国第一部______(体例)通史,作者是西汉的_______。
三、 现代文阅读题(34分)
(一)
我有时也偶尔去看看学校的运动会。这种竞争,本来不像两敌国的开战,挟有仇隙的,
然而也会因了竞争而骂,或者竟打起来。但这些事又作别论。竞走的时候,大抵是最快的三四个人一到决胜点,其余的便松懈了,有几个还至于失去了跑完豫定的圈数的勇气,中途挤入看客的群集中;或者佯为跌倒,使红十字队用担架将他抬走。假若偶有虽然落后,却尽跑、尽跑的人,大家就嗤笑他。大概是因为他太不聪明,“不耻最后”的缘故罢。
所以中国一向就少有失败的英雄,少有韧性的反抗,少有敢单身鏖战的武人,少有敢抚哭叛徒的吊客;见胜兆则纷纷聚集,风败兆则纷纷逃亡。战具比我们精利的欧美人,战具未必比我们精利的匈奴蒙古满洲人,都如入无人之境,“土崩瓦解”这四个字,真是形容得有自知之明。
多有“不耻最后”的人的民族,无论什么事,怕总不会一下子就“土崩瓦解”的,我每看运动会时,常常这样想:优胜者固然可敬,但那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和见了这样的竞技者而肃然不笑的看客,乃正是中国将来的脊梁。
8.解释下列词语:(2分)
①挟有仇隙_________ ②大抵_______
9.第一段文字写了学校运动会竞走时哪三类竞技者,请选用文中词句依次加以概述。(3分)
①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
10.第一和第三两段的“看客”,在对待“虽然落后而仍非跑至终点不止的竞技者”的态度是截然不同的,文中表明态度的两个词语是:前者______后者_______(2分)
11.文中“中国将来的脊梁”指的是哪些人?作者高度赞扬他们,用意是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假如没有台风和闪电(11分)
人们不喜欢台风,也害怕闪电。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如果没有了台风和闪电,又将怎样呢?
假如没有台风,全世界本已严重的水荒就会更加严重。台风能为人类送来大量的淡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