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6小题,约7560字。
  连城县2009年九年级学业(升学)质量检查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做答时,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使用0.5毫米的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字迹清楚。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填写所选题目的序号。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13分)
  2009年2月13日,因盗伐林木于1月28日被刑拘的云南玉溪男子李荞明因“重度颅脑损伤”不治身亡,当地警方称其与狱友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受重伤。事件发生后,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和网络舆论聚焦。网民们更多搜索这个案件的信息,并对警方的说法提出了质疑,事件真相变得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这事真让人很“晕”了,以致“躲猫猫”迅速成为新的网络流行词。2月27日,云南省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躲猫猫事件进行通报:李荞明系看守所内牢头狱霸以玩游戏为名,殴打致死。
  (1)请在横线上写出“晕”的两个读音,并分别在括号内组词(2分)
  晕       (             )         晕       (             )
  (2)请写出文中划线长句所表达的两层意思。(2分)
  (3)修改病句。(2分)
  网民们更多搜索这个案件的信息,并对结果提出了质疑。
  (4)“事件真相变得错综复杂,不容易看清真相。”这句话可以用一个成语来表示,它
  是:                 (1分)
  (5)躲猫猫是一种游戏,亦称摸瞎子、捉迷藏。方法是蒙住一人双眼,把他转得不
  辨方向,然后大家向他这个“瞎子”呼喊取乐,蒙眼者追捕,众人躲闪。但在本
  文所述事件中,“躲猫猫”有了新的含义。结合选段,请你说说“躲猫猫”一词的网
  络词义。(2分)
  (6)学校拟开展一次“网络新词研讨”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设计两个相关活动。(4分)
  活动名1:                            
  活动内容:                                                                  
  活动名2:                            
  活动内容:                                                                  
  2、仔细观察右边这幅漫画,写出这幅漫画所反
  映出的信息。(写出两点。2分)
  信息一:                 
  信息二:                  
  3、下面关于文化知识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
  确的一项是(       )(3分)
      A、孙悟空的第一个师傅是菩提祖师,它的兵器原是大禹治水的定海神针,又唤如意金箍棒,大闹天宫后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后皈依佛门,唐僧为他取名孙行者。
  B、英国作家斯威福特在他的小说名著《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大人国 “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当时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19世纪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早期童话多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体现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海的女儿》《丑小鸭》等。
  D、冰心,这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著名女作家,她一步入文坛,便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
  4、名著简答题(任选一题。7分)
  (1)《水浒》中,林冲有一个突出的性格特点就是能忍,忍辱负重、忍气吞声。请结合相关的故事情节简要分析。
  (2)请结合故事情节简要说说“鲁宾逊”为什么会成为千千万万读者心目中的英雄。
  选(      )题                                                                 
  5、用诗文原句填空(任选5题作答。10分)
  (1)海日生残夜,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
  (3)                 ,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4)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                 ,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李商隐《无题》中本是表现爱情忠贞,现被后人用来形容“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
  身精神的诗句是                         ,                       。
  (7)《曹刿论战》中对“三鼓”的精辟论断是:               ,             ,              。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