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3题,约12920字。山东省济南市
  2010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HB或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嫡亲(dí)     埋怨(mán)  发酵(jiào)     垂涎三尺(xián)
  B.粳米(jīng)  木讷(nà)    牛虻(méng)     毁家纾难(shū)
  C.玩弄(nòng)   河畔(pàn)     包扎(zhā)     强人所难(qiǎng)
  D.债券(quàn) 稽首(qǐ)     按捺(nài)     令人咋舌(zé)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    )
  A.喝彩    打圆场    鞭辟人理    无立锥之地
  B.凋蔽    黄粱梦    曾经沧海    如坠五里雾中
  C.斡旋    挖墙角    难辞其咎    事实胜于雄辩
  D.枢纽    唱双簧    事必恭亲    坐收鱼人之利
  3.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2009年底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     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
  (2)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往往特别       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西上面。
  (3)《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    ,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
  (4)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    教科书。
  A.质疑  贯注  施行  审定     B.质疑  关注  实行  审订
  C.置疑  关注  施行  审定 D.置疑  贯注  实行  审订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北京当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
  B.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
  C.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年的国庆阅兵式上,中国军方多款新型武器装备的展示,引发西方军事专家捕风捉影的各式猜测。
  D.教学语言要做到严谨简洁,既不能模棱两可,也不要繁文缛节,应抓住重点,有的放矢,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传达最大的信息。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
  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
  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6~8题。
  “敬”的当代价值
  对于孔子思想的认识,学界一般以“礼”和“仁”为核心,认为孔子继承了周礼,发展出“仁”的思想,因而着重探讨两者的关系及其当代性意义。其实,在“礼”和“仁”之中还有更本质性的精神内涵,这种精神内涵可以用“敬”来概括。
  礼最早是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活动。在那些高高在上的“天”、“神”面前,人自然产生敬畏的心理。其中的敬,出于内心的崇拜仰慕,而畏则是害怕受到惩罚。最早的礼活动即内含着这种敬畏的心情。
  礼由祭祀的仪式活动发展为社会政治活动的规范形式时,“敬”作为内质也留存下来。这种“敬”保障了礼的实践可能性,而且其发自内心,也即出于天赋,由“敬”而发的礼活动也就合乎天理,具有道德价值。因此在国家政治活动中要求“敬”,社会的一切活动和个人的修养也以“敬”为内核。
  孔子继承“礼”的同时,自然吸纳了“敬”的精神。在《论语》中,“敬”出现21次,频率颇高。这些关于“敬”的阐述,有继承,也有发展。关于祭祀活动,孔子继承亍上古对“天”和“神”的敬仰态度,强调“祭如在,祭神如神在”,“祭思敬”。即使“敬鬼神而远之”一语,强调实践理性的重要性,也告诫对于鬼神要有敬畏的心态。关于政治活动,孔子也承传了西周以来的敬谨精神,故而回答鲁哀公说:“治礼,敬为大。”孔子对于“敬”的发展,在于把官扩展为普通人对待物事的敬业精神。“敬”原本主要表现在人对神、臣民对君王等下对上的关系上,孔子以后则成为所有社会成员为人做事的基本原则。《论语》出现的21次“敬”中,关于敬事的即有18次。而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