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长春版,约11050字。
  七年级上册《不会叫的狗》备课参考
  文本解读
  一、整体感知
  这篇童话通过拟人的手法,叙述的是一只不会叫的狗学习叫的故事。构思新颖,想象丰富,作者的情思寄寓在形象的描写中,耐人寻味。
  故事乍看起来,仿佛有点荒诞无稽,但细读起来谁也不会去怀疑和谈论故事的真实性,而是深刻地思考品评故事所暗示的“小狗终于做成真正的狗,找回迷失的自我”的主题。作者曾经说过:“在每一件事物中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在桌子的木头中,在玻璃中,在玫瑰中……”(《国际安徒生奖获奖作家书系》序2000年6月),《不会叫的狗》正是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在每一件事中挖掘故事,把现实世界的偶然现象和必然因素统一起来,把故事情节的曲折变化和人物性格的逻辑发展结合起来,通过这一高超的艺术辩证法,幽默地展示出现实社会中的某些现象,使人们在笑声中受到教育和启发。
  根据这只小狗学叫的过程,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也不知道怎么才能学会”(1~9),故事的开端,写小狗因为不会叫遭到别人的批评。
  第二部分:从“你跟我学”到“狗跑啊,跑啊……”(10~39),故事的发展,写小狗学公鸡叫,学杜鹃叫的经历。
  第三部分:故事的结局。分别写狗继续学习,将成为语言大师;仍然不会叫,但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学会叫,找回了自我。
  故事开端,有的动物说:“你这个狗可真个别,去,去,总有一天你会上报的。”狗不会叫,是它天生的缺陷,尽管“它并没有发现”,“是别人使它明白的”,但按照世俗的衡量标准,狗就应该会叫,不会叫就是另类,总有一天会上报的。这就让读者产生悬念,开始担忧小狗的命运。假如“狗是不会叫的”,这生活中很少有的情况,正是本篇童话的魅力所在。在这样一个假如的前提下,那么会发生什么样奇特有趣的故事呢?
  小狗就像一个初涉人世懵懂无知的孩子,在别人的嘲笑讥讽中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原本单纯宁静的孩童世界被打破。于是,它开始学习别人的技能,希望得到认可。它躲在树林中偷偷地练习,虽然学得很逼真,但因为不是自己的,结果都不理想。学小公鸡叫,结果引来了贪吃的狐狸,它又学习斑鸠叫,这一次引来了猎人,自己还差点送命。此时的小狗是迷茫的,无助的,它不明白原来没有自己的叫声会有这么大的麻烦。作家用逆向思维的方式提供了一种新颖的童话情境,给读者带来很多的思索。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mutualitydown}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