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630字。  人与自然类文学作品阅读题解题指导
  “人与自然”类文学作品分为两个类型:
  (1) 乡村的淳朴歌吟。如2009年天津卷的《老屋》(楚岩),通过对儿时生活片断的回忆,表现了淳朴、快乐、悠然自在的乡村童趣。感叹新房迅速变“老”,反映了社会发展给农村带来的巨大变化。从精神层面看,有对温馨老屋的依恋,因为老屋凝聚了亲情,提供了心灵的庇护;还有对沧桑老屋的感慨,因为老屋见证了世事变迁、年华流逝。前几年的有2007年安徽卷《乡村的风》、江苏卷《麦天》,2006年全国Ⅰ卷《阳光的香味》、江苏卷《一幅烟雨牛鹭图》、重庆卷《说村落》、四川卷《乡村的瓦》、湖北卷《从阿尔卑斯山归来》等,都是肯定一种接近自然的温暖的生活,歌唱田园牧歌,赞叹人在自然中享受生命的快乐。
  这类文章的主题一般是家园意识——每个人都有一个回不去的故乡。
  人性本自然,在农业社会,人类虽然难以制服强大的自然力,但多数时候,人类与自然还是和谐一体的。人类为了自身更好地生存,不得不违背自然本性,去创造文明。进入文明世界后,人类又必须遵循文明习俗规定的生存方式,抛弃许多自然本性。这种抛弃注定是痛苦的,让人感伤、怅惘、无奈的;可是人又不得不抛弃,不得不承担这份抛弃后的苦痛与遗憾。现代化拒绝了传统,自然生存的目标既然失去,故乡就成为不断推远的地平线,永远无法抵达。一个人如果生命感觉过于敏锐,达到的境界过高,故乡就真的回不去了,孤独的荒原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失去故乡的人们,无法找到一个温暖的角落,他们将永远被怀乡的痛楚灼伤。
  (2)边疆的风物礼赞。如2009年全国Ⅰ卷的《彩色的荒漠》(雷抒雁),描写戈壁滩环境的恶劣、戈壁滩色彩的单调,表明尽管沙漠是荒凉和单调的,但人们却可以通过劳动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石油工人美好心灵的赞颂和敬仰。
  前几年的有2008年全国Ⅰ卷《阳关古道苍凉美》、天津卷《敦煌》,2007年全国Ⅰ卷《总想为你唱支歌》、全国Ⅱ卷《海南杂忆》,2006年全国Ⅱ卷《绵绵土》等,都是写富有边疆特色的风物之美。
  这类文章的主题一般是赞美边地风物,托物寄意,歌颂建设者的精神品格。
  这类主题的文章,也有一些变体,如2009年江苏卷的《上善若水》(张笑天),作者由“水”写到都江堰,都江堰凝聚了人类与自然相处的智慧,文章表现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索。作者借历史说事,着眼于现代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作者深沉的忧虑。这类主题更有现实意义。请看下面的例子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池 塘
  刘易斯•托马斯
  曼哈顿有很多区域是浸在水里的。我还记得贝尔维尤新医院是在什么时候兴建的。那是十五年前的事。第一期工程最为壮观,最为圆满,那是一个巨大的方池,有个名字叫贝尔维尤湖。方池被圈了起来,炎炎盛夏,它清凉而蔚蓝;隆冬一月,它又有北国冰城佛蒙特的景象,镜面新磨,闪闪发光。有一个新的池塘,比贝尔维尤湖小得多,在第一大道东侧,它是去年什么时候冒出来的。在扒了一排旧公寓楼,为建新的公寓楼挖好地基之后不久,就有了它。到现在,它已是曼哈顿区一个不大不小的池塘了,很像个超尺寸的郊外泳池,只不过有些漂浮物,而且,现在又有了金鱼。
  对这池塘,已有了一些抱怨。实际上,这些抱怨毋宁说是针对那些金鱼的。人怎么能干这种事遗弃宠物阿狗阿猫,就够坏了,是什么人,竟然忍心遗弃金鱼呢那些人定是趁夜深人静,端着鱼缸,往里一倒了之的。他们怎么能做得出来
  有人找了防止虐待动物协会。一天下午,他们的人带着划艇来了,用了鱼网,把鱼捞起来,放进新式的禁闭鱼缸带走,一部分送往中央公园,一部分带到防止虐待动物协会总部,放到养鱼池里。可是,那些金鱼已经下了仔,或者是那些深夜端鱼缸下楼前来的人还继续来,鬼鬼祟祟,没心没肺地往池里倒。不管怎样,鱼太多,协会捞不胜捞。
  玻璃鱼缸里的金鱼对人心是无害的。可是,听任金鱼自生自灭,自我繁殖,更有甚者,还能在死水潭里幸存下来,不知怎么,就威胁到我们全体。我们不愿意想到,有些条件下,特别是在曼哈顿水塘那种条件下,竟然有存在生命的可能。那里面有四个破轮胎,数不过来的破啤酒瓶,十四只鞋子,其中有一只是橡皮底帆布鞋,而在整个水面上,都是看得见的灰蒙蒙绿荧荧的一层。那是曼哈顿所有池塘的老住户。池塘边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