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故都的秋》教案84
分类:
语文
/
高中教案
/
高中第三册教案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35 KB
评级:
时间:
2010/3/16 10:02:26
下载:
本月:1 总计:66
点数:
1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约2060字。
《故都的秋》教案
上海市吴淞中学 林叶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物”“我”之间完美融合的写作特点。
2、领略故都的秋声、秋色、秋味,体会作者赞美北方秋景的深刻内涵。
3、通过本文与老舍《想北平》的比较,初步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紧扣“清、静、悲凉”来写故都之秋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的写法。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文人颂秋、悲秋的诗词名句→学生对“秋”的感受?→郁达夫《故都的秋》
二、课文研读
1、本文描写了“故都的秋”的几个画面?
久违故都品秋花 槐树落蕊知秋至 秋蝉处处低吟唱
秋雨过后人叹凉 枣儿微黄是清秋
2、作家描绘上述景致,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
既不按时间顺序、也不按空间顺序,是无序的,各种景致的排列顺序并不必然。体现了散文特点:形散神聚。→“神”何在?
3、作家写北国的秋天,为何不写湖光山色的颐和园,不写负有盛名的香山红叶,而独独选用冷色调,描绘最最平常的景致呢?
插入:作家生平及创作背景——郁达夫3岁丧父,早年留学日本,10年的海外生涯又使他饱受屈辱,这就形成了他抑郁、善感的气质,在他的一些作品,如处女作《沉沦》,既有反帝爱国的热情,也有孤独、颓废的情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九•一八”事变、“一•二八”战争相继发生,国难当头,此时,他的老母亲又惨死于日军的屠刀之下,郁先生陷入了深深的国恨家愁之中。本文写于1934年,是作家因国民党反动派残酷的政治迫害(反动派杀害“左联”柔石等五为青年之后,又向郁达夫发出了警告)而由上海移居杭州的第二年,这次移居,成了他自己所说的“旧梦豪华已化烟,渐趋枯淡入中年”的转折点,他心中有深深的悲凉、寂寞之感,企图从山水自然中寻求一丝解脱,去排遣心中的苦闷和寂寞,他认为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故都的秋》ppt231 人教版
《故都的秋》ppt230 人教版
《故都的秋》ppt229 人教课标版
《故都的秋》教学设计15 人教版
《故都的秋》ppt228 人教课标版
《故都的秋》ppt227 人教课标版
《故都的秋》教案83 人教版
《故都的秋》ppt226 人教课标版
《故都的秋》ppt225 人教课标版
《故都的秋》ppt224 人教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