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小题,约8240字。本试题既注重基础,又突出能力,所选文段时代性强,学生答题时还可受到美的熏陶
• 2009年秋季宜昌市期末调研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 试题分汉字、阅读、写作三部分满分120分 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请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卷上,注意对准题号。交卷时只交答题卷。
汉 字(10分)
1.根据拼音提示,将正确的汉字填写在下边句中的横线上。(2分)
岁月在静静地流淌,记忆的天幕里,初中时光溅落下来,荡yàng ( )起一片金色的lián( )漪,久久不散。
2.改正下边句中的两个错别字。(2分)
书法是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风格迥异的书法精品,或古朴,或隽秀,或雄浑,或漂逸,将汉字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至。
3.读下边的一则广告语,解释下边两个加点“ 报”字的不同含义。(2分)
中国电视报报中国电视。
4.请你根据自己的理解,用联字组词的方式,对下边句子中加点的“幽 ”字至少做出两种解释。(2分)
读书怡情,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培根《谈读书》)
5.请在下边的括号内各填一个恰当的字,并分别解释所填充的这个字的意思。(2分)
博( )众长 异( )纷呈
阅 读(60分)
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阅读下面两则与“荷花”有关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12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6.解释下边句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余以为妙绝
7.请给【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加上两个逗号,使句子读起来顺畅。(2分)
8.将下边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⑵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9.【甲】文运用借物抒情的写法,用“莲花”比喻“君子”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在很多古诗词中,也用到了这种手法,如杜甫在《望岳》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2分)
10.读文赏荷。(4分)
(1)赏荷,可观其形美。【乙】文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 ”,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用原文回答)(2分)
(2)赏荷,可品其神美。【甲】文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文赞荷为“花中仙子”。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2分)
二、“我要给孩子们好好讲讲月亮,这个枕头本就该是妈妈的,上帝,请先靠边站。”阅读《月亮是妈妈的枕头》一文,回答问题。(13分)
月亮是妈妈的枕头
◇ 朱成玉
①拗不过一个老师朋友的再三请求,我这个“知名作家”只好临时客串,给她的学生们上了一堂作文课。为了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我做了三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落叶、微风和弯月,我想让孩子们用尽可能多的词汇来比喻它们。卡片在孩子们手中快乐地传递着,仿佛在传递一个快乐的消息。他们浮想联翩,各种各样的比喻层出不穷,卡片上密密麻麻地写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