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众所周知,文言文是历年高考语文卷中的一个重要部件,而高考是指挥棒,是一种导向,高考考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怎么教,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在全国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 中,文言文阅读的总体要求是:“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毋庸讳言,前些年高考命题者对这“浅易”的度把握的不够好,选文较为冷僻,与教材有差别,阅读障碍陡增,另外命题也不够科学,结果弄得学生和老师怨声载道,对中学文言文教学不具有稳定作用,特别是给高三的文言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br>
展读2003年高考语文卷,我们看到文言文阅读试题严格遵循了“大纲”和“考纲”的要求,兼顾了导向功能和选拔功能,既有利于高校选拔合格人才,又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使考生也有较好的得分率,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整个试卷的难度。先从文言文阅读的选文看,材料出自《旧唐书》和《资治通鉴》,延续了这一类文章选自经典的传记文的传统。对于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来说,有关裴矩的这两段文字确是浅易形式的文言文。由于选文与教材相仿,符合高中生阅读和大纲要求,没有增加学生的阅读负担,故而可减轻考生的心理压力。再从设计的试题看,命题在教材框定的范围内,题目平实浅易。文言实词、文言虚词和翻译的考查,几乎都跟教材有关联,其有利于中学文言文教学的目的十分清楚。比如第11题对词语的解释,A项“讽帝大征四方奇技”中的“讽”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同,都属“劝告”这个义项。B项“咸私哂其矫饰焉”中的“哂”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一册》)中多次出现。C项中“每遇人尽礼”的“遇”与“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同,都属“待,款待”这个义项。D项“务止奸吏”中的“务”与“务耕织”(《过秦论》)同。第12题跟教材的联系更为密切,它每个选项中的第二个句子都来自教材。第16题文言文句子翻译,第一句“裴矩遂能廷折,不肯面从”中“廷”“面”属名词作状语,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邹忌讽齐王纳谏》)。试题的能力考查也体现出梯度,命题科学。如13、14、15题都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重点在对信息的筛选、提取、概括与分析的考查上,其中第15题考查对作者观点、态度的分析,题型较新,这一变化明晰了高考更注重对学生在阅读中鉴赏、评价能力的考查指向。<br>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