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8880字。
  安邦救世之思想,自成风格之文章
  ——选修二第三专题管窥
  一、 设计思路
  (一)承第二专题,进一步落实文言知识
  (二)执思想一端,深读文本并相机拓展
  诸子的文章是其思想的载体,了解诸子的思想,才可能真正理解诸子的文章。本单元的选文自然不能代表诸子思想的全部,但是能够统一在关于“争”和“战”这两个命题上,所以,建议四篇文章统一在这两个命题下进行。
  在篇章教学中,首先要注重从文本的字里行间生成相关的理解,其次也要给学生补充相关的适度的知识来拓展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好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为方便教学,有两个建议:一、从《单元泛读》切入,给学生一个关于诸子所处时代及思想特征的总认识。二、按照《非攻》《五蠹》《庄子寓言四则》《察传》的顺序来教学。
  (三)执文章一端,学习说理做写作借鉴
  高二下学期,在写作方面,如何写好说理议论文,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本单元的《非攻》《察传》《五蠹》,其实也是非常好的写作示范文本。在怎样举证(举怎样的证)、如何构思等方面,三篇文章都可学。建议有所侧重。
  二、 总体安排
  (一)注意补充勾连,以《泛读导引》导入单元教学,形成单元文化认知基础
  1、诸子(儒墨道法)思想概括比较
  派别 核心 思想基础 提    倡 主    张
  儒家 仁爱 “礼乐”“仁义” “忠恕”“中庸” “德治”“仁政”
  墨家 兼爱 “兼相爱”  “交相利” 尚贤尚同、非攻非命
  法家 集权 “法”“术”“势” “不别亲疏贵贱,一断于法” 以法治国、耕战立国
  道家 无为 “道” 清静无为 道法自然、顺其自然
  2、诸子的思想、文章流传后世,影响至今,其价值何在?
  普遍具有拯世济民的责任感和平治天下的使命感,这使他们获得了思想个性,而且也促使他们将思想变成文字。(思想价值)
  独立个性之存在,是文章“自家”风格生成之根基,而独特的风格正是文学的重要特质。(文章价值)
  3、诸子以拯世济民、平治天下为使命,那么,在春秋战国时代,救世平天下的最大障碍是什么?/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三多”:多国、多争、多战 【电影《孔子》《墨攻》《麦田》《大兵小将》】
  (1)国多而失范  
  从礼渐崩乐渐坏到全社会的无序与暴乱【黄仁宇《孔孟》】导致社会的大震荡、大分化、大变动局面。也就是从邦国制度到帝国制度过渡的所谓“帝国的前夜”的漫长的“黑暗时期”。【易中天《帝国的终结》】
  (2)多无序之争   
  图存图霸之争、土地属民之争、储君之争、君臣之争、人才之争、学说主张之争、人才互争、功利之争;父子相争、兄弟相争、同学相争,争的特点是“无序”,即恶性竞争,围绕“功利获取”为核心“不择手段”的争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