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4290个字。
  大黄山中学教学案(七语)
  课题:古诗四首课型:新授课时:3
  主备人:张蓓蓓审核:七年级语文组时间:2009年10月
  学习目标:
  ①了解诗词有关知识。
  ②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
  ③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学习重点:
  品味语言,体会意境,诵读并背诵。
  学习难点:
  品位语言,体会意境。
  课时:3课时
  预习导学:
  1、找出各首诗中的生字并注音。
  2、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
  (1)曹操:
  关于汉乐府诗:
  (2)王湾:
  (3)白居易:
  (4)马致远及散曲:
  3、理解文题,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诗意
  (1)《观沧海》:
  (2)《次北固山下》:
  (3)《钱塘湖春行》:
  (4)《天净沙秋思》:
  4、你还知道哪些表现思乡之情的古诗词名句,请写下来,并标明出处和作者。
  5、你还知道哪些描写西湖美景的古诗词名句,请写下来,并标明出处和作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观沧海》《次北固山下》
  导入新课:
  《观沧海》曹操
  作者介绍,写作背景:
  曹操,字,   时期   家、   家、    。
  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归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学生自由朗读,扫清文字障碍,教师正音。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
  [问题组]
  ①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
  ②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
  ③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赏析] 
  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八月,曹操大破盘踞在我国东北部的乌桓族及袁绍的残余势力,统一了北方;九月,在归途中经过碣石山,写下了这首诗。
  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诗的正文可分三层:
  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这是继承《诗经》中直陈其事的写法,显得很质朴。
  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实景。
  第三层(最后四行)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是从两个“若”字看出来的。
  这首诗的基调是苍凉慷慨,历来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次北固山下》王湾
  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