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语文版七年级上册第25课。
25、诗五首
梅悠荏 泉州第八中学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古诗的基本常识。
2、反复朗读,理解古诗内容,当堂背诵。
3、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4、探讨五首古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1、反复朗读,理解古诗内容,当堂背诵。
2、指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课前准备
1、收集各诗作者的资料和写诗的背景
2、五首诗的朗读录音材料
第一课时
本课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一些古诗的基本常识。
2、反复朗读前三首诗,当堂背诵
3、引导学生把握诗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情感。
4、共同探讨前三首诗的写作特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准备(古诗常识介绍)
1、古诗的分类
古体诗是依照古代的诗体来写的。在唐人看来,从《诗经》到南北朝的庚信,都算是古,因此,所谓仿照古代的诗体,也就没有一定的标准。但是,诗人们所写的古体诗,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受近体诗的格律的束缚。我们可以说,凡不受近体诗格律的束缚的,都是古体诗。
乐府产生于汉代,本来是配音乐的,所以称为“乐府”或“乐府诗”。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到了唐代以后,文人摹拟这种诗体而写成的古体诗,也叫“乐府”,但是已经不再配音乐了。由于隋唐时代逐渐形成了新音乐,后来又产生了配新音乐的歌词,叫做“词”。词大概产生于盛唐。在乐府衰微之后,词产生之前的一个过渡时期,配新乐曲的歌辞即采用近体诗。象王维的《渭城曲》、李白的《清平调》,都是近体诗的形式。
近体诗以律诗为代表。律诗的韵、平仄、对仗,都有许多讲究。由于格律很严,所以称为律诗。律诗有以下四个特点:
a.每首限定八句,五律共四十字,七律共五十六字;
b.押平声韵;
c.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
d.每篇必须有对仗,对仗的位置也有规定。
有一种超过八句的律诗,称为长律。长律自然也是近体诗。长律一般是五言的①,往往在题目上标明韵数,如杜甫《风疾舟中伏枕三十六韵》,就是三百六十字;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就是一千字。这种长律除了尾联(或除了首尾两联)以外,一律用对仗,所以又叫排律。
绝句比律诗的字数少一半。五言绝句只有二十字,七言绝句只有二十八字。绝句实际上可以分为古绝、律绝两类。
总括起来说:一般所谓古风属于古体诗,而律诗(包括长律)则属于近体诗。乐府和绝句,有些属于古体,有些属于近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