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
题 号 一(1—5) 二(6—10) 三(11—25) 四(26—27) 五(28) 附加题 合 计
得 分
说明:
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共五大题,9页,满分13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能超过130分。
第Ⅰ卷( 选择题 共20分)
一、基础知识(每小题2分,共10分)
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自诩(yǔ) 锲而不舍(qiè) B.狡黠(jié) 抽噎(yè)
C.岿然不动(kuī) 停滞(zhì) D.譬如(pì) 提防(tí)
2.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根深帝固 同舟共济 B.指手划脚 张冠李戴
C.相形见拙 无动于中 D.偃旗息鼓 望文生义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习应踏踏实实,不能投机取巧。
B.我妈妈烹饪技术一流,那些脍炙人口的菜人人都爱吃。
C.这次考试不知考得好不好?老师报成绩之前,我心里忐忑不安。
D.死啃书本、不动脑筋地学习,即使学得认真,结果很有可能是劳而无功。
4.根据语境,选出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有误的一项( )
A.新资金的注入,使这家严重亏损的企业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指彻底改变了原来的面貌)
B.留连湖边,细细品味,这才发现白马湖的夏天竟有一股超凡脱俗的气息。(指超越凡人,不落俗套)
C.修建工程浩繁复杂、修建方式难以想像的小三峡古栈道,谜语般的在大宁河上留候了千年。(指至今尚未破译的古栈道的修建之谜)
D.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过昨夜一场大雨,使空气清新多了。
B.我们的报刊、电视、网络和宣传媒体,更有责任做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现象。
C.碧桂园学校的全体初三学生没有一个不参加校园活动的。
D.北京市将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证了“绿色奥运”对北京环境质量的要求。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2分,共10分)
阅读下面文段,回答6-10题:
21世纪的家——绿色住宅
21世纪的住宅花样繁多,适合各种不同人的需求。
如果你是个“小气鬼”,请不妨借鉴一下日本的“太阳能住宅”。在住宅中普及太阳能发电是日本政府“阳光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通产省计划到2010年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发电能力达到500万千瓦,使100万户的居民可以依靠太阳能发电设备给自己提供足够的电力。政府还和电力部门达成协议,白天居民家庭的富裕电力可以通过普通电网卖给电力公司,晚上或阴雨天气可以从电力公司的电网购买电力,到一定时间进行结算。日本早从1994年开始促进普及太阳能发电,并设立“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补助制度”,对个人住宅太阳能发电设备给予50%的财政补贴。2001年财政用于个人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补贴预算达160亿日元。
如果你喜欢自然,喜欢绿色,就来关注一下刚刚诞生在澳洲的“生态住宅”。这一款被澳洲的植物学家和生态建筑师视为澳洲人的世纪房屋,其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室内顶棚空间种植着下垂式倒挂草本植物,室外平缓宽大的房顶或外墙爬满藤本植物。从外部看,整个房屋与周围地面连成一体,完全变成绿色。预计本世纪中期将全面普及“绿屋”,澳大利亚的首都堪培拉将变成绿色植物编织的城市。而堪培拉每个新建房住户都可得到一份市政府的丰厚“绿礼”:15棵不同品种的树木和30丛灌木。并在新居落成之日,由身穿绿色制服的志愿者帮助栽种。
德国柏林的新议会大厦也采取了“绿色建筑”设计,所有房间都可以自然通风,冬暖夏凉,而其中消耗的能源,98%都来自太阳能。也有人提出下世纪要住在“摩天城市”,来解决越来越拥挤的人口问题。学者们说,这种城市其实就是一座高达千米以上的摩天大楼。据说美国有人正打算筹建528层、1500米高的建筑物,可供一个中等城市的人口在上面居住。
6.不属于文中“绿色住宅”的一项是( )
A.个性化住宅。
B.太阳能住宅。
C.生态住宅。
D.摩天城市。
7.根据文意,对标题“绿色住宅”中的“绿色”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合理利用太阳能。
B.合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
C.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建造房屋。
D.把住宅统一为绿的色调。
8.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事理说明文。
B.第三段的第一句总领第三段的内容。
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绿色住宅。
D.全文主要采用了举例子、列数字和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