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30030字。

  中考必备文言文16篇
  注:本资料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推荐文言文篇目要求,按照语文版教材全文抄录注释,适当增加内容,每篇课文后留有空白,便于学生添加内容。学生使用本资料,在复习时不必把初中6册教材翻莱翻去。
  【七年级•上①】          
  21、《论语》①六则
  【课文】 (一)子曰②:“学而时习之③,不亦说④乎?有朋⑤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⑥,不亦君子⑦乎?”
  【注释】①《论(lún)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人。自汉以后,孔子的思想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论,编纂、写。②〔子曰〕先生说。子,古代特指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这里指孔子。曰(yuè),说。③〔学而时习之〕学了并时常温习它。而,连词,表示顺承(承接)关系,可不译。时,时常、常常。习,温习、复习。之,代词,代学过的知识。④〔不亦说乎〕不也很高兴吗?说(yuè),愉快、高兴,现在写作“悦”。“不亦……乎”,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式。乎,相当于“吗”。⑤ 〔朋〕这里指同一师门的师兄弟。⑥〔人不知而不愠〕句中省略了宾语自己,译时要补上。而,转折连词,但是。愠(yùn),怨恨、心里不满。⑦〔君子〕这里指道德修养高的人。
  【课文】(二)子曰:“温故而知新①,可以为②师矣③。”
  【注释】①〔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故,旧,这里指学过的知识。知,这里有理解、领会的意思。②〔为〕做。③〔矣〕口头语气词,相当于“了”。
  【课文】(三)子曰:“学而不思则罔①,思而不学则②殆③。”
  【注释】①〔罔(wǎng)〕迷惑不解。现在写作“惘”。② 〔则〕就。③〔殆(dài)〕危险。这里是“学业上陷入困境”的意思。
  【课文】(四)子贡①问曰:“孔文子②何以③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④,不耻下问⑤,是以⑥谓之‘文’也⑦。”
  【注释】①〔子贡〕孔子的弟子,春秋时卫国人。姓端木,名赐,子贡是他的字。②〔孔文子〕即孔圉(yǔ),春秋时卫国大夫。“文”是他的谥(shì)号。③〔何以〕为什么。④〔敏而好学〕聪明而且爱好学习。敏,聪明。好(hǎo),爱好、喜欢。⑤〔不耻下问〕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看作耻辱的事。耻,认为可耻。⑥〔是以〕因此。以,通“因”。⑦ 〔也〕啊。
  【课文】(五)子曰:“默而识之①,学而不厌②,诲③人不倦,何有于我哉④?”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