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步训练
荷塘月色
夯实基础
1.解词
幽僻:幽深、僻静。
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
弥望:满眼。弥,满。
袅娜:柔美的样子。
脉脉: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
风致:美的姿态。
斑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深浅不一的意思。
梵婀玲:小提琴。
一例:一律。
丰姿:风度仪态,一般指美好的姿态。也写作“风姿”。
碧:青翠欲滴的样子。
大意:这里指大概的轮廓。
2.体会下列文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
(1)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2)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3)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 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
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答案】(1)“田田”。写出了荷叶的茂密,出自“莲叶何田田”句。
(2)“舞女的裙”比喻荷叶的风姿。裙与荷叶形状相似;“亭亭”是高颀的样子,与“出水很高”相配。荷叶“出水很高”,才让作者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写出了荷叶的动态美。
(3)“粒粒”,写出了荷花的晶莹剔透。
(4)“袅娜”写荷花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 的娇美姿态、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活力和感情。这是拟人的写法,写出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5)以流水喻月光,一个“泻”字,写出了月辉照耀、一泻无余的景象;“浮”,写出了雾的轻飘状态。
(6)“画”,写出了投在荷叶上的月影之真、之美。
★ 阅读高速路
★ 同步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3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1.“田田”意指 ,“袅娜”意指 。
【答案】荷叶相连的样子 荷花柔美的样子
2.“缕缕清香”和“渺茫的歌声”的相似点是 。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解析】在“歌声”的前边用到“远处”“高楼上”“渺茫”等修饰语,表明歌声远,听不真切,具有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的特点。荷香是微风送过来的,又是“缕缕清香”,因此也具有“歌声”的那些特点。
【答案】时断时续,若有若无,轻淡缥缈 通感
3.文中画横线的比喻句各侧重写什么?
【解析】比喻句形象地表现事物的特征,从喻体的特点去理解本体特征。
【答案】三个比喻分别侧重明亮、闪烁、洁白等方面。
4.给这段文字拟定一个标题: 。
【解析】把握描写的主体和事物的特点。这里“荷塘”是主体,“月下”是事物的特点。
【答案】月下荷塘
二、阅读下文,完成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