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小题,约10810字。

  邯郸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2010邯郸一模)
  语  文       2010.3
  审核:王蒙      校对:王艳红 
  注意:1.本试卷满分l50分,时间l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3.请将工卷答案用铅笔涂在答题卡上,Ⅱ卷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晕车(yūn)    城垣(yuán)    安步当车(dàng)   奄奄一息(yǎn)
  B.下载(zài)    绯闻(fēi)    量体裁衣(1iàng)    天遂人愿(suì)
  C.校正(jiào)    胆怯(qiè)    山川湖泊(bō)      抛头露面(lù)
  D.召唤(zhào)    间隔(jiān)    锲而不舍(qiè)    管窥蠡测(lí)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2006年都灵冬奥会上,由于伤病,申雪、赵宏博与双人滑金牌失之交臂。2010年2月15日,他们终于在温哥华牵手圆梦。
  B.一个人如果总是在约束下生活,就会少一分天真,少一分自由。我愿我的生活是挥洒自如的,如行云流水随意舒卷。
  C.现在许多人一提起知识经济,就以为只要有了知识,有了技术,经济就能发展起来。事实上,知识经济并非海市蜃楼,还要以资本为基础。
  D.良好的气质风度可以凸显应试者的个人魅力,给评委留下良好印象,从而在面试中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邯郸市正在实施“门户大道”工程。工程要求以107、309国道和邯大公路等主要干线为重点,全面提高路况质量和通行条件。
  B.为期三天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4月19日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首都西班牙港闭幕,包括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内的34个美洲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了会议。
  C.2009年河北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比去年下降了1.1个百分点,原因是2009年我省经济逐渐恢复,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处于一个平稳上升的阶段而取得的。
  D.在今年的春晚小品中,赵本山再度举起广告植入的大旗。此举引来了漫天批评,更有网站将《捐助》评为今年春晚最烂的节目。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言的时代性和规范性统一是个大课题,我们既要讲究包容,又要注重规范,二者
  不可偏废。                                            。
  ①但同时,也要维护公共领域的语言文字规范,防止语文运用低俗之风泛滥成灾
  ②比如写小说,那肯定得用新词
  ③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包括“火星文”在内的语文现象
  ④同时,语言的应用和发展,如果失去规范,也必然带来无序和混乱,妨碍社会经济文化的健康发展
  ⑤从语言史上看,语言在其发展历程中常常是兼容并包的,几乎没有任何语言是在自生自长的状态下发展到今天的
  ⑥考虑到维护语言表达的多元化与活力,不妨对新词保持宽容的心态,不应干预个人的语言使用
  A.④⑥②⑤③①  B.④⑤③⑥①②  C.⑤①⑥④③②  D.⑤④③⑥②①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啸,郑玄说它的意思是“蹙口而出声”,近似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值得注意的是《诗经》里出现的啸者多是女性,她们心怀忧怨,发而为啸。在其他记载中也常提到妇女作啸,如《古今注•音乐篇》说商陵牧子婚后五年无子,将别娶,妻闻之,中夜起倚户而悲啸。此外《灵宝经》还记载某国大旱,一个女仙“为王仰啸,天降洪水,至十丈”,这是用啸来求雨。葛洪的《神仙传》也曾记载西汉人刘根学成道术,郡太守知道后,命刘召鬼;如召不来,将加刑戮。刘根于是“长啸,啸音非常清亮,众客震惊”。忽然南壁裂开数丈,有许多兵护送一辆车出来,车上以大绳缚着郡守已亡故的父母。
  魏晋以后的吟啸不仅出现在情绪激动的场合,而且当其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登高临远之际,也常常且吟且啸。但于大庭广众之前放声长啸,自然有点旁若无人的样子。但其实啸是形式,倨傲狂放才是它的灵魂。《世说新语》用“傲然”来形容周颧啸咏时的神态,可谓搔中痒处;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已尽在其中。所以吟啸之风,广泛流行,以至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魏晋时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新版《辞源》)或“感慨发声”(新版《辞海》);果如是,它就只不过是一种哼哼唉唉的声音,既谈不上什么音乐性,也和讲风骨、讲吐属的魏晋名士的气质颇不相投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世说新语•任诞篇》说刘道真少时“善歌啸,闻者留连”,《陈留风俗传》说阮籍的歌啸“与琴声相谐”,反映他们的啸声是带有旋律的、相当优美的。啸于其音乐性之外,再蒙上这样薄薄一层玄学的外衣,遂使它在当时更具魅力。如《晋书•阮籍传》说他在苏门山遇见后来被称为“仙君”的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不过,啸声中确乎没有歌词,不能把吹口哨说成是无词之歌,正像不能把吹喇叭说成是无词之歌一样。啸之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正像《啸旨》中说的“夫气激于喉中而浊,谓之言;激于舌而清,谓之啸”。
  文士吟啸的习俗在唐代尚存,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李白《游泰山》“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等句便可为证。唐以后,此风渐息。到了宋代,学者讲义理。士子重举业,没有谁再像魏晋时那样动不动就长啸。诗文中偶或提到啸,多半是在掉书袋,不一定实有其事。这时在考古材料中看到的啸者,则大抵为艺人。河南偃师出土的宋代砖画河南焦作、山西侯马出土的金代陶俑中都有吹口哨的。他们都是正在演戏的演员:在宋、金至元的杂剧演出中,吹口哨是丑角行当的一项重要表演技巧,但它和魏晋之长啸的艺术风格和社会意义,已经完全不同。
  5.根据文意,下列对“啸”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啸.近似现代所说的吹口哨。可以用来抒情,也可用在某些行施巫术的场合中。
  B.魏晋名士首倡“啸”,他们常常在意趣恬适、心境旷放、谈玄挥麈时甚至是登高临远之际且吟且啸。
  C.啸声没有歌词,但相当优美,带有旋律且具有音乐性。因其发声的特点不是唱,而是吹,因而不能理解为唱歌。
  D.魏晋时期的吟啸,现代却有时把它理解为“唉声长叹”或“感慨发声”,这是不正确的,因为它不是随声感叹,而是有音乐性且寄托了文人的风骨和气质。
  6.下列不属于表现“吟啸之风,广泛流行,以至成为名士风度的一个组成部分”的一项是
  A.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虽不言傲,而傲世之态,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