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4:正确使用虚词
湖南祁阳陶铸中学肖立新
教学目的:
1.了解虚词考查的内容:
1)辨析虚词使用正确与否
2)修改使用不当的虚词
3)辨析选择用法相近或者易混的关联词语
2.了解虚词考查的基本题型;
1)选择恰当虚词
2)辨析病句中的有关选择项
3)修改题
3.了解常见虚词的错误类型;
1)滥用虚词
2)错用虚词
4.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5.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1.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
2.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教学设想:讲解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 考纲要求
虚词的考查,在高考试题中出现的频率还是很高的。近几年来,从1996年到2002年的全国卷、2001年全国卷虚词考查出现在语病题中,2003年和2004年同实词一起考查。纵观近几年来的高考题,虚词的考查涉及了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在解答虚词考查题时,除了要了解虚词误用的常见类型,掌握一些辨析虚词的巧妙方法外,还应该注意一些典型虚词的用法。
二、考题剖析
1(2002年高考)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①中美关系 动荡,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②你比他只是 差一点,其实两人不相上下。③这几天我 接到一些莫名其妙的电子邮件。
A一再 多少 往往 B再三 多少 常常
C一再 稍微 常常 D再三 稍微 往往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考查的是虚词。“一再”表示一次又一次,总是这样,这与下句“不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相呼应;“再三”也有一次又一次的意思,但一般只是强调次数多,不一定有下文。“多少”作程度副词也有稍微的意思,但肯定的意思要重;第二句中前一个分句和后一个分句是转折关系,且有“只是”来修饰,因此用“稍微”才合适。“往往”表示某种情况时常存在或经常发生,“常常”表示事情的发生不止一次,而且时间相隔不久,这里应用“常常”。故选C
2 (2003年全国高考题)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
①报载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女士近年多次 北京大学,为推动孙中山研究做出了贡献。
②北京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布局做出了 ,再2008年前将每年增加800万平方米得绿地。
③邓亚萍现在留给大家的印象, 日渐成熟的仪表风度, 依然保留的拼搏精神。
A. 莅临 计划 不仅是/而且是 B. 莅临 规划 不是/而是
C. 亲临 规划 不仅是/而且是 D. 亲临 计划 不是/而是
解析 本题重点考查结合语境准确选用词语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从形式看,本题与以前考查准确选用同义和近义实词的形式相同,但考查的内容则与往年有所不同,前两句中要求选用的是近义实词,后一句则要求选填关联词语。把实词和虚词放在同一题中考查,是一种新的尝试,就本题说,虽然考查面扩大了,但难度并不大。
“莅临”与“亲临”都是到的意思,前者表“敬”,多用于贵宾。后者强调“亲自到达”选项强调以特殊身份亲自前往北大。
“规划”与“计划”都有预先拟定的做事的内容、步骤、方法之意。但计划一般较为具体,时间可长可短。规划一般具有全局性,内容较为概括,时间较长,从远景着眼
“不是/而是”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不仅是/而且是”表递进。根据选项很显然并不否定邓亚萍留给大家的印象。答案是C
三、 考点探究
(一)考查虚词的两种题型:
(1)辨析句子中虚词使用的正误或该不该用某一虚词。
如(1999年)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B
A、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B、“五四”时期现代诗人心目中“理想的完美的中国”,在国家观念上尽管包括了但又“超越了社稷和民族”。
C、再就业工作是就业工作的一部分,虽然作为重点应当侧重抓,但它毕竟不能脱离整体而单独得以解决。
D、贪图小利的人往往只看到自己的小圈子,打自己的小算盘,进而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
解析 A项“再”是个副词,它表示一个动作或一种状态的重复或继续,但它多用于指未实现或经常性的动作,对于已实现的动作只能用“又”。语句中“再看了一阵”中的动态助词“了”表明动作是已经重复做了,所以用错了,应用“又”。
C项“得以”是“(借此)可以;能够”的意思,其前应是一个动作行为,其后应是结果。它不能单独回答问题,也不用否定“它毕竟不能……得以解决”。
D项“进而”是“继续往前、进一步”的意思,“忽视了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只是前面分句的结果而不是在前一分句基础上的进一步,故而应为“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