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610字。
《沙之书》教学实录
课程纲要
把经典引入课堂,要注意还原经典的本来面目。《沙之书》是博尔赫斯短篇小说中的经典,对学生而言却是“陌生的经典”。所以在进入文本前,作家介绍的环节是必不可少的。必要时应把《小径分岔的花园》《圆形废墟》等博尔赫斯的经典名作引入课堂,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博尔赫斯有一个感性认识。
博尔赫斯是一位大家,他的小说以独特的“博尔赫斯风格”从内容到形式改变了人们对以往小说的定式认识。因此,让学生通过对《沙之书》的学习,初步感知博尔赫斯的创作风格既是本节课的一个教学目标,也是认识外国小说风格的一个窗口。
和卡夫卡“虚构未必要伪装起来”的观点正好相反,博尔赫斯对待“虚构”的态度十分独特。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两人对小说“虚构”的不同态度形成了两人小说迥异的风格。所以在课前有必要引入“虚构”的相关知识,让学生通过《沙之书》进一步了解博尔赫斯的虚构观,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教学目标。
鉴于以上考虑,我把这节课的授课重点确定为:
1.了解“宇宙、时空”的内容在博尔赫斯小说中的地位。
2.理解“虚构”之于博尔赫斯小说的重要意义及博尔赫斯对待“虚构”的态度。
3.领会《沙之书》的内涵和题旨。
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在20世纪60年代,拉丁美洲的文学出现了兴盛的局面,涌现出了像胡安、博尔赫斯、马尔克斯等一大批文学大家。这个时期也因此被称为是“拉丁美洲文学大爆炸”时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一位作家——博尔赫斯的作品。希望他的作品也能引起同学们的思想大爆炸。对于这位作家,课文注释中的介绍很少。下面我们就先从别人对他的评价中开始了解吧。
(出示幻灯片)
师:博尔赫斯是一位只写小文章的大作家,他一生都没写过长篇小说,可以说是一个“以小文章而成大气候”的作家。此外,博尔赫斯还被认为是影响欧美文学的第一位拉丁美洲作家。我们再来看看博尔赫斯对自己是怎么评价的。
(出示幻灯片)
师:他说,“我是一个作家,但更是一个好读者”。什么意思?
生:他很爱读书,可能读了很多书。
师:是的,读书在博尔赫斯的一生中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活动。他的一生都与书为伴。1955年博尔赫斯被任命为国家图书馆馆长,这时他的双目几近失明。这对博尔赫斯而言确实是种讽刺,但博尔赫斯仍以口授的方式继续写作,成就惊人。听了博尔赫斯对自己的评价,你有何感受?
生:他是一个活在书中的人,没有书就没有博尔赫斯。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