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970字。

  高考作文专题——家是港湾
  【话题点拨】
  家,是父亲的王国,母亲的世界,儿童的乐园;每个人都能在家庭中找到自己恰当的位置,获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东西。
  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有相似之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幸。换个角度看,幸福家庭的故事各式各样,不幸家庭的根子却只是一个。
  我们在说家庭幸福故事的时候,不要钟情于表面热闹和热烈,真正的幸福往往是很平凡的;也不要幻想于永远的平和,哪一条河水不流动,哪一个湖里没有波纹?
  我们在说家庭不幸故事的时候,也不要绝望。说不定在我们诉说的当时,那片乌云已经悄悄儿地飘走了。   
  当我们确知了家庭是港湾之后,那家庭中的幸福和不幸,就都显得那么宝贵;不幸使不幸之后的日子,焕发出更悦目的亲情。
  【精细赏读】
  作文题目  家庭教育(湖南卷)
  结构样式  用“琵琶行”作为伴奏曲,形成相互印证的复式结构
  琵琶行•父母情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孩子是父母相爱催生的花朵,是由爱情转为亲情的结晶。我的爸妈当然也把我看成上帝赐予家庭的天使。在母亲孕育我的宫殿里,我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的启蒙课。轻音乐、有氧体操、儿歌絮语,嘿嘿,都是我的必修课。在温暖柔和的环境里,我无忧无虑地茁壮成长。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爱女盼成凤,严父慈母在我的童年是两个互补的角色。父亲严厉管束我的时候,总有母亲轻声细语的抚慰。“雷电•和风”——这是我家教育成功秘诀。童年,我的思维严谨而不拘板,这是父亲耕耘的劳绩;我的心地善良又不娇弱,这是妈妈心血的浇灌。我像春天的一棵小白杨,自信地长高,快乐地歌唱。  
  间关莺语花底滑
  进入学校,爸妈给我宽松的环境,并没有成天限制我的活动。为了缓解学习的压力,爸妈喜欢在周末带我到郊外踏青。那段El子始终印在我的脑海,因为它鲜花般美丽和芬芳。记得,花儿总是盛开的,草儿总是绿绿的,风儿总是和煦的,鸟儿总是喳喳的,像我的心情。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当叛逆之神附体时,我不再乖巧地讨父母欢心,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不再需要陈词滥调的叮咛和唠叨。我喜欢上奇装异服,热衷于顶嘴抬杠,家里的气氛有些沉重,我似乎要走上一条叉路了。多谢我的父亲啊,他那平素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他不揭我的短,也不重复说教,只是巧妙地引导我,心灵混沌的日子在无声无息中悄然过去。
  曲终收拨当心划,四弦一声如裂帛
  终于把我拉扯大了。即将离开父母的我有些悲壮的感觉。爸妈老了,我发现他们鬓角的银丝;爸妈笑了,我懂得他们欣慰的目光。一瞬间,我热泪盈眶,爸妈的无限关爱和言传身教早已铭刻我心。临上考场,爸妈说:“孩子,从现在,路要你自己去走了,好好把握啊!”
  座中泣下谁最多,掌上明珠双眸湿
  我感谢父亲母亲给与我的教育,他们是最普通的父母,却是我永远敬仰的明星。他们为我照亮前行的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未来。
  谢谢!这是我惟一能说的话了。 旁批
  *文章题目别开生面,“父母情”是文章的主体内容,“琵琶行”是一条结构线索,如同主体内容的伴奏。文章的趣味性、可读性因这伴奏大大提高。
  第一层主体内容:学龄前的家庭教育。
  *“学龄前家庭教育”的第一阶段:胎教。
  “家庭教育”开始于“母亲孕育我的宫殿”,真是别开生面!而这正应了“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琵琶行”对“父母情”的提示和印证绝在神似,妙在饶有余味。
  *“学龄前家庭教育”的第二阶段:童年。
  *“父亲严厉管束”,如“大弦嘈嘈”,如急雨雷电;“母亲轻声细语”如“小弦切切”,如私语和风。
  *父严母慈,和谐互补,造就了我的思维、我的心地、我的自信、我的快乐,是家庭教育“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精彩乐章!
  第二层主体内容:入学后的家庭教育。
  *“入学后家庭教育”的第一阶段:宽松。
  *学校的严格和压力不言而喻,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缓解着学习的压力,这是又一份和谐。
  *花儿盛开,草儿绿绿,风儿和煦,鸟儿喳喳——“间关莺语花底滑”陶冶着少女情怀。
  *“入学后家庭教育”的第二阶段:引导。
  *琵琶演奏抑扬顿挫,徐疾有致,正像曲折跌宕的人生乐章。
  *“叛逆之神附体”,“似乎要走上一条叉路”——“冰泉冷涩弦凝绝”;
  “严厉的面孔突然换成了和蔼和耐心”——“凝绝不通声暂歇”;
  “心灵混沌的日子在无声无息中悄然过去”——“此时无声胜有声”;“父母情”“琵琶行”相互印证得何其自然妥帖!
  *“琵琶行”一曲收尾处,正是“家庭教育”结果时。
  *至情文字:悲壮之怀、欣慰之情、鬓角银丝、盈眶  热泪——生动的细节,简洁的文字,抒写着家庭亲情。
  *鲜明清晰的现场感觉。
  *一句“好好把握啊!”真如“四弦裂帛”!
  *“掌上明珠双眸湿”,对《琵琶行》结句的改动,成点睛之笔!
  *“谢谢”二字,出自考场作文的结尾,格外真切动人!
  【简评】这是一篇结构新巧、感情真挚,让人耳目一新的作文。文章围绕父母和女儿的深厚亲情,用《琵琶行》做伴奏式线索,串接了两层主体内容:学龄前的家庭教育和入学后的家庭教育。两层主体内容互不雷同。第一层主体内容突出时间顺序,包含胎教和童年的教育,写胎教,着重母亲的孕育,写童年,着重父母的和谐互补。第二层主体内容突出两面对照,包含宽松和引导的方法,写宽松,着重父母的和谐创设,写引导,着重父亲的苦心。
  用“琵琶行”结构主体内容,形成相互印证的复式结构,是这篇作文最突出的亮点。作者并没有只满足、停留在一个创新的构想上,而是以亮点为基础,致力于精品的打造。首先,选择《琵琶行》做结构线索,十分恰当,这篇歌行,既脍炙人口,又曲折有致,特别适合用来比照孩子在父母亲情关护下成长的状况;再者,作者选择的诗句与家庭教育有着朦胧的神似,读者必然在会心中获得美的体味;第三,全文叙事线索清晰,感情真挚动人,叙事和情感的主体,并没有被诗句所阻隔,《琵琶行》只是巧妙妥帖的协奏,丝毫没有喧宾夺主。所有这些,都体现着作者别具的匠心。
  【拓展阅读1】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