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18490字。

  2010年联考题汇编第二节:词
  2010年3月更新
  1.(山东省济宁市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清词,回答后面问题。
  减字木兰花
  纳兰性德
  相逢不语,一朵芙蓉着秋雨。小晕红潮,斜溜钗心只凤翘。
  待将低唤,直为凝情恐人见。欲诉幽情,转过回廊叩玉钗。
  (1)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概括。(4分)
  (2)“转过回廊叩玉钗”是让人津津乐道的名句,试结合全词谈一下此句的妙处。
  答案  (1)塑造了一个情窦初开,对于爱情既向往又羞涩,急于表达自已的心情而又欲言又止的少女形象。
  (2)此句是细节描写,细致描绘了少女轻叩玉钗的微妙动作。通过这一细微的动作描写,含蓄地表现了少女
  心怀幽情、娇羞难言的复杂心境。
  2.(山东省烟台市2010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采桑子•彭浪矶①
  朱敦儒
  扁舟去作江南客,旅雁孤云。万里烟尘,回首中原泪满巾。
  碧山对晚汀洲冷,枫叶芦根。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注①:这首词作于金兵南侵后词人离开故乡南下避难,途经今江西彭泽县的彭浪矶时。
  词的上片和下片在感情抒发上各具特点,试分别作具体分析。
  答案  ①上片侧重记事抒情。词人独驾扁舟,避乱江南,如同失群旅雁和孤零飘荡的浮云,兴起浓重的羁旅
  孤寂之感。回首北望烽烟弥漫的中原大地而泪洒“满巾”,直接抒发了无限的国破家亡之痛。
  ②下片偏重写景抒情。暮色笼山,芦根残存,枫叶飘零,景色冷清黯淡,表露了词人国家残破、颠沛流离的
  情绪。日落时分,作者的寂寞感、凄凉感更加强烈;江面平缓恰恰反衬了词人难以平静的思乡心绪。
  3.(陕西省渭南市2010届高三质量检测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下列问题。     
  采桑子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1)“好梦频惊"是全词点睛之笔,词中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全词分条简答。  
  (2)这首词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答案  (1)①因时光流逝而惊梦。②因容颜的易老而惊梦。③因离别的痛苦而  惊梦。④因无尽的思念而惊梦。.⑤因西风的骤起而惊梦。⑥因月色的惨自而惊梦。⑦因高楼的雁叫而惊梦。  (每点一分,四点就可) 
  (2)①运用拟人的手法。首句将时光拟人化,说“时光”“催人老",表达了时光流逝、容颜易老的  伤感。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