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16390字。
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丁立梅专场
罗丹说:美,其实只有一种,即显示真实的美 。她的文字优美、洁净,适合你在薄暮的黄昏,或微凉的夜晚阅读。她一直坚信有这样一幢房子,以文字盖顶,用音乐作墙。房前植一株梅,细雨如丝,花瓣若蝶。有女子,坐窗前,吐气若梅。我曾在她的文字间缱绻,与她的文字相识如《尘世里的初相见》,在《且听风吟》中,发觉《诗经里的那些情事》亦如《每一 棵草都会开花》。字如其人,她的文章清新、平实、隽永,蓦然中《忽然花开》,原来《爱,永远不会消失》。她的文字焕发出别样的色彩,凡俗着,温馨着,美好着。
“只一低头,就是一朵花开,一瓣一瓣,在风中舒展,而后,凋落成蝶”。这也是她对自身的评价,她便是我喜欢的江苏作家丁立梅。轻轻翻过梅子的文字,世俗尘埃里依然能感受到温润真实的美在荡漾……
链接中考
2008年:《每一棵草都会开花》(徐州市)、《小扇轻摇的时光》(河北省)
2009年:《萝卜花》(广西桂林市百色市)、《蔷薇几度花》(江苏省南京市)、《菊有黄花》(四川凉山州)
岁月留痕•青春回眸
你并不是个坏孩子
丁立梅
一个自称叫陈小卫的人打电话给我,电话那头,他满怀激动地说,丁老师,我终于找到你了。
他说他是我十年前的学生。我脑子迅速翻转着,十来年的教学生涯,我换过几所学校,教过无数的学生,实在记不起这个叫陈小卫的学生来。
他提醒我,那年你教我们初三,你穿红格子风衣,刚分配到我们学校不久。
印象里,我是有一件红格子风衣。那是青春好时光,我穿着它,蹦跳地走进一群孩子中间,微笑着对他们说,以后,我就是你们的老师了。我看到孩子们的脸仰向我,饱满,热情,如阳光下的葵。
我当时就坐在教室最北边一排啊,靠近窗口,很调皮的那一个,经常打架,曾因打破一块窗玻璃,被你找到办公室谈话。老师,你想起来没有?他继续提醒我。
是你啊!我笑。记忆里,浮现出一个男孩子的身影来,隐约着,模糊着。他个子不高,眼睛总是半睨着看人,一副桀骜不驯的样子。经常迟到,作业不交,打架,甚至还偷偷学会抽烟。刚接
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冯骥才专场
作家档案
冯骥才,浙江宁波人,祖籍浙江慈溪,1942年生于天津。著名当代作家,文学家,艺术家,民间艺术工作者。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运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社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1995年亲自出任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之艺术顾问。
冯骥才是以小说名世的,至今,各种版本和各种文字的作品,已经出了一百五十多种,其中《啊》、《雕花烟斗》、《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神鞭》、《三寸金莲》、《珍珠鸟》、《俗世奇人》等均获过全国文学奖,《感谢生活》获法国“女巫奖”和“青年读物奖”,并获瑞士“蓝眼镜蛇奖”。由他的作品《炮打双灯》改编的同名电影获“夏威夷电影节”和“西班牙电影节”奖,作品被译成英、法、德、意、日、俄、荷、西等十余种文字,在海外出版各种译本四十种。
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在作家笔下,无论怀人记事,还是山水寄情或者谈文说艺,都显得情真词美, 意趣清雅,以内容哲理、知识、激情于一炉之魅力,撩人心情。作品的技巧娴熟,笔法潇洒,且注重从民族精神气质中挖掘情绪,因此,读来更觉得味道隽永而意味深长。
近年来,冯骥才致力于城市保护和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完成从文艺家向“社会活动家”的角色转换。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等职。2008年当选北京奥运会天津地区火炬手。
链接中考
献你一束花》(2006年辽宁省沈阳市);
《苏七块》(2007年山东省淄博市);
《歪儿》(2008年广东省汕头市);
《失去了的书桌》(2008年吉林省长春市);
《夕照透入书房》(2008年内蒙古赤峰市);
《拒绝句号》(2009年包头市)。
2010中考报刊杂志最新作品阅读训练之贾平凹专场
作家印象
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西安市作家协会主席。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多部作品获国内外大奖。
贾平凹的散文内容极为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以率直、坦诚、不故作高论、不拿架子的风格而打动人心,是 其散文的突出特色。
除游记外,贾平凹的大部分散文都闪烁着哲理的火花。这种哲理多出自作家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非前人言论的重复,哲理的诠释过程也就是文章的重心,极富情致和个性。代表作有《丑石》、《一棵小桃树》、《文竹》等。这些作品在简短的篇幅中,既没有玄奥的言词,也没有空洞的说教,只是以一个经历者的身份讲述一个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娓娓动听,从容不迫,决不自以为是,不炫耀、不张扬。
贾平凹的艺术感觉细致灵敏,他常用轻淡的笔墨,再现现实生活里人们习以为常的又经常忽视的景象,却能引人入胜。他的《静》、《静虚村记》、《夜游龙潭记》等篇,都蕴含着这一独特的艺术特质。
往事追忆•那些人和事
画家轶事
贾平凹
十年浩劫中,画家石鲁受封为“黑帮”,枯坐家中,人争避之,唯长安工人名李世南者常去探视。世南耿直,酷爱作画。浩劫之中,闻某画家死,则奠酒哀悼;遇画作遭毁,必百计抢救、收藏之。人以为痴。
一日黄昏,世南往访石鲁,见其小院墙头残照如血,阶下荒草野径,独独一树碧桐,石鲁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