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0小题,约10070字。

  北京市崇文区
  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统一练习(一)
  语 文 试 题
  2010.4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将学校、班级、姓名填写在密封线内。
  3.将第I卷的答案填涂在答题纸的相应位置,第Ⅱ卷用黑色签字笔在对应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有效答题区域,不得分。
  第Ⅰ卷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木讷   芸芸众生   参与(yǔ)     曲(qū)径通幽
  B.揶揄   高潮迭起   包扎(zā)     少安毋(wú)躁
  C.沉缅   四季常青   笃(dǔ)信     叱咤(zhà)风云
  D.辐射   凤毛鳞角   粗犷(guǎng)   通缉(jī)罪犯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家电下乡”政策的出台,为正处于寒冬之中的国内家电企业吹来暖风,各大厂商为抢占商机纷纷使出浑身解数。
  B.足协方面对可能出现的给中超联赛造成冲击的意外情况,已经准备好了多套应对的方案,以备不时之需。
  C.涂鸦绘画在中国一直被视作地下艺术,而北京地铁四号线却能以开放的姿态让涂鸦从地下走出,使之登堂入室。
  D.借助某些营销手段来提升客户的忠诚度,这只是干权宜之计,中国电信实在需要完善整个业务体系,通过服务赢得客户。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多年来,红桥市场凭借丰富的商品、可靠的质量、合理的价格、周到的服务 吸引了大量顾客,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慕名前来。
  B.未来五年内,所有公共交通设施将配备红十字急救箱,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急救知识培训,以有效增强公 共交通设施的安全。
  C.艺术团将传统表演与现代舞台科技相结合,大胆创作出一批符合当代观众欣赏的节目,使皮影戏这一古老剧种焕发了青春。
  D.西方国家对孔子学说并不陌生,早在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的许多古代哲学思想,特别是孔子思想,就已通过传教士传到西方。
  4.与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他,头戴峨冠,身佩兰草,徜徉在汨罗江畔,为民生多艰“长太息”,当国家衰亡之时,仍以纵身一跃坚守着理想。
  ②他,少年从戎,立志报国,跃马于大江南北,为收复中原而“挑灯看剑”,抒写理想抱负,以豪放词风闻名词坛。
  ③他,是中国古典戏剧的标志性人物,擅长一种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的艺术形式,一曲《滚绣球》感动古今。
  ④他,善于用十四行诗抒写人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天才 ,创造的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形象脍炙人口。
  A.①屈原 ②陆游 ③马致远 ④莎士比亚
  B.①宋玉 ②辛弃疾 ③马致远 ④巴尔扎克
  C.①屈原 ②辛弃疾 ③关汉卿 ④莎士比亚
  D.①宋玉 ②陆游 ③关汉卿 ④巴尔扎克
  5.在横线处填人语句,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胡同是北京特有的一种古老的城市小巷,      ,         。       。        ,
  。
  ①明清以后又不断发展,最多时有6000多条
  ②这些地区都是您感受胡同文化的好去处
  ③据统计,北京现有胡同1000多条,纵横交错,织成了荟萃万千的老北京景观
  ④现今胡同景观保存相对完好的区域有东城区、西城区和前门地区
  ⑤北京胡同最早起源于元代
  A.④②⑤①③      B.④②③⑤①     
  C.⑤④①②③  D.⑤①③④②
  二、本大题共4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题。
  画网巾注先生传
  (清)戴名世
  顺治二年,新令剃发更衣冠,不从者死。于是士民以违令死者不可胜数,而画网巾先生事尤奇。先生者,其姓名爵里皆不可得而知者也,携仆二人,皆仍明时衣冠,匿迹于邵武、光泽山寺中。事颇闻于外,而光泽守将吴镇使人掩捕之,逮送邵武守将池凤阳。凤阳皆去其网巾,留于军中,戒部卒谨守之。先生既失网巾,盥栉毕,谓二仆日:“衣冠者,历代各有定制,至网巾则我太祖高皇帝创为之也。今吾遭国破即死,讵可忘祖制乎!汝曹取笔墨来,为我画网巾额上。”于是二仆为先生画网巾,画已,乃加冠,二仆亦互相画也,日以为常。军中皆哗笑之,而先生无姓名,人皆呼之日“画网巾”云。
  岁庚寅夏,四营兵溃于邵武之禾坪,池凤阳诡称先生为阵俘,献之提督杨名高。名高军至泰宁,从槛车中出先生,谓之曰:“若及今降我,犹可以免死。”先生曰:“吾旧识王之纲,当就彼决之。”王之纲者,福建总兵,破四营有功者也。名高喜,使往之纲所。之纲曰:“吾固不识若也。”先生曰:“吾亦不识若也,今特就若死耳。”之纲穷诘其姓名,先生曰:“吾忠未能报国,留姓名则辱国;危不即致身,留姓名则辱身。军中呼我为画网巾,即以此为吾姓名可矣。”之纲曰:“天下事已大定,吾本明朝总兵,徒以识时变,知天命,至今日不失富贵。若一匹夫,倔强死,何益?且夫改制易服,自前世已然。”因指其发而诟之曰:“此种种者而不肯去,何也?”先生曰:“吾于网巾且不忍去,况发耶!”之纲怒,命卒先斩其二仆。群卒前捽之,二仆嗔目叱曰:“吾二人岂惜死者!孕死亦有礼,当一辞吾主人而死耳。”于是向先生拜,且辞曰:“奴等得事扫除泉下也!”乃欣然受刃。之纲复谓先生日:“若岂有所负耶?义死虽亦佳,何执之坚也。”先生曰:“吾何负?负吾君耳。一筹莫效而束手就擒,与婢妾何异,又以此易节烈名,吾笑乎古今之循例而负义者,故耻不自述也。”遂被戮于泰宁之杉津。泰宁诸生谢韩葬其骸于郊外杉窝山,题曰“画网巾先生之墓”,而岁时上冢致祭不辍。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