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查看预览图

共12张。主要侧重从读写结合的角度来展开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另外附有教学设计,约2160个字。

  《那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2.揣摩语言,体味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探究课文的主旨。
  3.体会作者对大树的特殊的感情,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了解那树的生命历程,把握那树的价值、品格及其命运,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激愤的情感,感受老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揣摩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大家还记得台湾作家张晓风写的《行道树》吗?那篇文章高度赞美了行道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树是人类的朋友,它给人们带来了浓浓的绿荫,带来了心灵的安慰。但在疾速奔驰的人类文明的车轮碾压下,它倒下了。人类在发展现代文明的同时,该如何对待自然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关注一位台湾作家王鼎钧笔下的一棵树的命运,看看“那树”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思考。
  二、走近作者
  王鼎钧:台湾当代作家,著名散文家。他的创作内容很广,有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小说批评等,主要的散文作品有《人生三书》(《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人生观察》等。(幻灯片出示)
  三、朗读课文
  1.学生默读课文,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
  (1)检查预习情况,积累生字生词并交流(幻灯片出示)。
  佝偻(gōu lóu):脊背向前弯曲,文中指老树枝干弯曲。
  荫庇(yìn bì):大树枝叶遮蔽阳光,宜于人们休息。
  引颈受戮(lù):伸长脖子接受杀戮。
  踝(huái) 骨:指树干靠近根的部位。
  虬(qiú) 须:卷曲的胡子。这里指树根。
  周道如砥(dǐ):这里形容公路的平坦,畅通无阻。
  四、感知研讨
  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后回答:
  问题设计:(幻灯片出示) 
  (1).这篇散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故事中,这棵树有什么样的特征?
  (3).后来,这棵老树遭遇了怎样的命运?
  教师相机点拨明确:
  (2).文中的树是一棵古老、佝偻、繁密、坚固、忠诚、神奇、可怜、无私奉献、孤独、忍辱负重、宽容豁达的树。(引导学生找出相关语句并朗读)
  例如:忠诚、神奇——老树是通灵的,它预知被伐,将自己的灾祸告诉体内的寄居者。于是弱小而坚韧的民族决定远征,一如当初它们远征而来。每一个黑斗士在离巢后,先在树干上绕行一周,表示了依依不舍。
  无私奉献——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急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