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5小题,约11530字。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语文科试卷
  (天津市南开区一模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I卷1至4页,第II卷5至12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33分)
  注意事项:
  1.答第I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号、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无效。
  3.本卷共11小题,每小题3分,共33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涣散    各行其事    澎湃(pénɡ)     量体裁衣(liànɡ)
  B.联袂     如梗在喉    奔赴(bēn)      长吁短叹(yū)
  C.璀灿      大快朵颐    箴言(jiān)     力能扛鼎(ɡānɡ)
  D.蛊惑      别出心裁    盘桓(huán)     如法炮制(páo)    
  2.依次填入下列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对工作要有很强的责任感,要非常      ,有时候只要我们稍有懈怠,就可能出现差错。
  ②由于某种原因,原定的演出     了,俗话说,好事多磨,相信不久我们将会看到更精彩的演出。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我们的干部一定当好人民的公仆,否则就是对这一称号的      。
  A.精心   延迟   诬蔑     B.精心   延缓   污蔑
  C.经心   延迟   污蔑     D.经心   延缓   诬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IMAX”电影《阿凡达》放映后,迅速在全市引起轰动,令观众叹为观止。
  B.近几年来,我市重视城市建设,入夜之后,灯光金碧辉煌,耀眼夺目,令人目不暇接,“夜晚景观”相当漂亮。
  C.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就住房、医疗和反腐败等老百姓关注的热点问题广开言路,充分体现了委员日益增强的参政议政意识和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
  D.电视台热播的鉴宝类节目吸引了大批观众。而少数鉴宝专家为了鼓动观 众,对良莠不齐的真品、赝品,一味估出高价,严重扰乱了藏品市场。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韩国教头金昶佰的带领下,中国女子曲棍球队又在韩国的土地上继世界杯夺冠后战胜奥运会冠军韩国队,夺得金牌。
  B.春节前,“老字号”商品销售出现“井喷”现象,十八街的麻花卖火了,狗不理的包子卖空了,耳朵眼的炸糕卖疯了:传统食品销售异常火爆。
  C.“十一”长假成了商家收获颇丰的“黄金周”,全市重点商贸企业“十一”期间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大约增长20%以上。
  D.美术教师拿出许多画给他看,并耐心讲解画意,为他提供纸张和其他工具,并不因他是交不起学费的穷孩子而受到歧视。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保持文化的定力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交融的步伐也在加快。但由于族群、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的诸多差异,国家族群间文化交融的状况极不均衡。发展中国家迫切希望公平参与全球文化交流进程,在世界舞台上发出自己的声音,但急切心愿的背后,也特别易于出现不顾客观实际渴望强国认可、且以他人标准为准则的文化焦虑症候。
  在以发达国家利益为主导的全球化规则面前,实现族群完全平等的文化交流只是善良愿望。不顾客观实际以他人标准为规范的盲目操作,对发展中国家文化而言弊多利少。如诺贝尔文学奖常会引发关于评审公允的诘问,个中总不免存有几分“诺贝尔情结”的醋意心理。然而,只要认识到西方文化至上和对非西方文学潜意识偏颇的评判心理,心态就会平和。这个奖项或许只代表西方文化的权威,对判断中国文学水准的高下也没更大的意义。又如,近些年总有人用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作为“走向世界”的标志,其实靠人情和赠票换来的上座率,只会给人留下推销低档货色的印象。这种依托他人认可的动机和行为,恰恰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在对外文化交往中,保持足够的文化定力,显得格外重要。
  保持文化的定力,需要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作为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积淀的古国,只有在继承优良传统、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文化,才是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保障。盲目纳入别人的文化范式,势必丧失抗衡的本钱。俄罗斯汉学家流沙认为,那些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创作,如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很难有长久的吸引力。丰厚的历史感和文化底蕴,是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不可少的条件。正如鲁迅先生所言,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国际文化交往中,只有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才能赢得世界的尊重和认可。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头脑清醒、不能削足适履,误入别人的文化樊篱。在文化交流碰撞中,强势文化容易影响并同化弱势文化,弱势一方则容易把强势文化预设为现代的、发达的东西。发展中国家如果一味妄自菲薄,甚至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就会在文化交流中乱了阵脚,迷失了自我。
  保持文化的定力,必须努力争取文化交流的话语权。各民族的文明成果,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决不能简单地以优劣分野。只有坚守清醒的民族意识,坚守本土的文化自信,才能在外来文化铺天盖地涌来时,从容不迫,沉着应对。不管现实交流中民族文化在场与否,心中的民族精神永远不能离场,这是文明对话的根本。尽管在以西方世界为主体构建的文化秩序中争取话语权艰难而漫长,但只要我们脚踏实地地探索奋斗,民族文化就会彰显无可替代的恒久魅力。在人类文化面临同质化的风险时,保持文化的定力,尤为可贵。
  (2009年11月27日《人民日报》,有改动)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文化焦虑症候”具体表现的一项是
  A.对诺贝尔奖评审的公允性提出诘问。
  B.靠人情和赠票等动作方式换来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上座率。
  C.文坛出现了先锋文学、美女文学等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
  D.以张扬“丑陋的旧日风情”来满足他人对“落后文化”的猎奇心理。
  6.下列选项中关于如何保持文化定力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心无旁骛地建设自己的民族文化,在继承发扬优良传统并吸收人类文明精华的基础上,创造出富有时代特征和民族特色的文化。
  B.在国际文化交往中,要用气大道正、独具特色的文化产品,参与文化交流,开拓文化市场,把自己的民族文化打造成强势文化。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