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18题,约7590字。  河南省师大附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考试(语文含答案)
  2010学年高二语文选修1测试卷
  编辑:河南师大附中       校对:蒙曌琦
  一、完成1~6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和字形都有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A.粉黛(dài)     姊(zǐ) 妹       涕泗(sì)     催眉折腰
  B.纤(xiān) 尘   乾(qián) 坤     踯躅(chú)    天涯霜雪
  C.箜篌(hóu)     庖丁(bāo)       锱(zī)铢     碉栏玉砌
  D.鼎铛(chēng)    锦囊(náng)      贿赂(lù)     切中肯綮
  2.下列对于文化常识的表述没有错的一组是……(    )
  A.“风骨”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概念,自南朝至唐,它一直是文学品评的主要标准,建安时代以五言诗为主的文学以风骨遒劲而著称,被后来人尊为典范,这就是文学史上经常提到的“建安风骨”。其代表是以曹操为首的“建安七子”。
  B.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则不能称为“乐府诗”。   
  C.李白是浪漫诗人的代表。其诗歌内容主要歌颂游侠和求仙, 歌唱雄伟壮丽的大自然和表现了蔑视庸俗, 反抗权贵的叛逆精神。其作品的最大特色, 在于创造了艺术的鲜明形象, 雄放无比的多样风格。他用大刀阔斧变化莫测的手法和线条, 去涂写他心目中的印象和情感。
  D.归有光,清代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是“唐宋八大家”与清代“桐城派”之间的桥梁,《项脊轩志》是他的名篇。此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的头脑一般来说是比较聪明的,很有才华,而且精力相对旺盛,能够同时应付几件事情而又游刃有余。
  B.由于个人收入征信系统不健全,难以准确做到对收入标准的审查,私开证明甚至出具假证明的现象时有发生,一些中高收入者鱼龙混杂享受了优惠政策。
  C.《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回,活画出了蒋干这个不学无术,胸无城府的腐儒形象。www..
  D.随着双边关系的改善,中俄两国终于结为秦晋之好。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句是……(    )
  A.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表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最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B.全球变暖引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频繁发生,暴露出当前重大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还面临着不少难点问题有待解决。
  C.教育部日前下发《关于做好200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鼓励各省采取平行志愿投档,努力降低新生报到流失。
  D.通过广东粤通公司出口烟花爆竹储存爆炸事故,反映出烟花爆竹在生产、经营储存等环节和安全监管中存在重大隐患。www..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他们违背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所谆谆告诫人们的一条基本原则:理论和实际统一。
  B.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载,赵国的长城东起于代(今河北宣化境内),中间经过山西北部,西北折入阴山,至高阙(今乌拉山与狼山之间缺口)为止。
  C.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魏加封张郃居于特进的官位。特进,本为荣誉称号。)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于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晋陈晋《三国志•张郃传》)www..
  D.冯梦龙编的“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三部小说集的总称。《喻世明言》亦称《古今小说》,但“古今小说”实为“三言”的通称。
  6.填入下段文字中的短语,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自从地球印下人类的足迹以来,地球的容颜逐渐由美变丑了。特别是迈入工业社会之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大量财富的同时,也排放大量废气、废水和废渣,污染着自己赖以生存的  ①  ,地球伤痕累累,公害频频发生,  ②  ,人们感到生活在一个缺乏安全的环境中。
  A.①空气、水源和土壤      ②“三废”的阴影像幽灵在世界各地游荡
  B.①土壤、水源和空气      ②“三废”的阴影像强盗在世界各地横行
  C.①沃野、蓝天和河流      ②“三废”的阴影像虎豹在世界各地肆虐
  D.①天空、河流和大地      ②“三废”的阴影像阴云在世界各地飘荡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9题(每小题3分,共9分)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苏轼
  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节叶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剑拔十寻者,生而有之也。今画者乃节节而为之,叶叶而累之,岂复有竹乎!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
  子由为《墨竹赋》以遗与可曰:“庖丁,解牛者也,而养生者取之;轮扁,斫轮者也,而读书者与之。今夫夫子之托于斯竹也,而予以为有道者,则非耶?”子由未尝画也,故得其意而已。若予者,岂独得其意,并得其法。
  与可画竹,初不自贵重,四方之人持缣素而请者,足相蹑于其门。与可厌之,投诸地而骂曰:“吾将以为袜材。”士大夫传之,以为口实。及与可自洋州还,而余为徐州。与可以书遗余曰:“近语士大夫,吾墨竹一派,近在彭城,可往求之。袜材当萃于子矣。”书尾复写一诗,其略云:“拟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予谓与可,竹长万尺,当用绢二百五十匹,知公倦于笔砚,愿得此绢而已。与可无以答,则曰:“吾言妄矣,世岂有万尺竹哉!”余因而实之,答其诗曰:“世间亦有千寻竹,月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