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地坛》(第二课时)教案
小雨
教学目标:
1. 分析文中母亲形象,感受深沉的母爱
2. 讨论、总结本文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上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重点:感受深沉的母爱
教学难点:把握母亲形象
教学过程:
一. 导入:“世界上有一种最美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纪伯伦
慈母情是母亲对怀中婴儿甜甜的亲吻,是拍着婴儿入睡的悠悠的摇篮曲,是……带着这份浓浓的感情,走进史铁生《我与地坛》的第二部分,感受深深的母爱。
二. 介绍学习目标
三. 回顾第一部分内容(同学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荒芜但并不衰败的地坛给了作者生命的启示——珍惜生命,且采用了融情于景的写法。(打出投影)
地坛拯救了作者,到第二部分,地坛逐渐变为背景,成为人物活动的场所,而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
四. 思考:如果让你写自己的母亲,你会从哪些方面表现母亲对自己的爱?(自由发言)
五. 文中史贴生的母亲对儿子的爱又是通过哪些细节表现出来的?母爱的核心是什么?
明确:送、忧、找 核心是“理解、尊重”
补充介绍:作者没有直接刻画心理,而是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生动展现出来的。
如让你拍摄MTV,你会选取哪个镜头拍摄
六. 分析文中母亲形象?(讨论)(找出具体的语句或事例)
明确:不幸却又坚忍的母亲
延伸:这样的事例还有。如秦怡,方超的母亲
七. 母爱是如此的伟大崇高,然而作为子女的我们,有没有很好的理解她们呢?
引入:满文军的《懂你》(唱或读,创设气氛)
八. 满文军唱出对母亲的理解与深情,那么史铁生有无理解自己的母亲?
从没为她想过——理解懂得 但已追悔莫及,已没法让母亲为他骄傲了。
九. 分析课文最后一句的内涵:
车辙是作者心灵求索的轨迹,但最终明白,他精神跋涉的每一步都有母亲的伴随。脚印就是在那个阶段所起的作用。
十. 课堂练习,进一步感受母爱
仿句:
例句。母亲是沙漠中的一眼清泉,当你干渴病痛时,只消一滴,滚滚的生命汪洋就会在心中蔓延。
十一。讨论:学习本文后,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方面有何启示?
例: 思想内容
1. 珍爱生命,珍爱健康
2. 困境中努力开启一条幸福之路
3. 珍视母亲,懂得回报。
……
……
写作技巧
1. 善于借助景物表现情感
2. 用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3. 善于从生活中感悟哲理
……
……
十二。总结:
地坛是史铁生获得生存信念的地方,也是感受母爱最深的地方。地坛使我豁达地看待生死,解决了为什么生的问题。母亲使我看到生存的意义,应该象母亲那样坚韧的生活,解决了怎样活的问题。地坛与母亲合而为一。
十三。在诗歌《期盼》的朗读中结束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