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420字。
高考文言文整体阅读点拨方法篇
一、文言试题解题阅读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利用好最后一道综合题的信息,为阅读打下基础(还有实词解释题) -- “倒读法”
第二步:整体阅读。
1、集中心思、稳定情绪,浏览全文
2、明了什么人、什么官职、记叙几件事、前因后果、作者的观点态度,圈点重要信息。
第三步:解题作答
1、细读题目 要求
2、找到选项信息与原文的对应点,一一落实要求答题 的字、词、句、段的含义,即“题文对应,由文及题”
3、运用比较法、排除法、迁移法,选出正确项。
二、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势,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我们认为,应该一边阅读,一边理清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
二是职官。史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
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
四是品格。高考所选的纪传文,传主都是正派人物,而要求“筛选”和“提取”的信息,又往往是他们表现出来的良好品格,因此,阅读时,这方面应特别注意。
1、贬 -降职 :“~连州刺史。”
2、谪 -被罚流放贬职 :“滕子京~守巴陵郡。”
3、徙 -调职 :“~齐王信为楚王。”
[辨]在调职的意义上,“迁”表示升官,“左迁”则表示降职。“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在《史记》《汉书》中,这两字的区别尤为明显。
4、知 -主持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子产其将~政矣。”
5、判 -高职位或出任地方官 :“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相州。”
6、任 -担负、担任 :“恬~外事,而毅常为内谋。”
7、授 -授给、给予 :“遣使者持黄金印……朱轮军,即军中拜~。”
8、辟-(bi)征召 :“初~司徒府,除佐著作郎。”(当初受司徒府的征召,拜官为著作郎。)
9、举 -推荐、推举 :“~其偏,不为党。”(:偏:指任副职的人)
10、迁- 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 ;左迁:降官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