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4750字。
2010年作文备考:如何写好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材料作文又吸收了话题作文先进理念的有着鲜明特点的作文形式。其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开放性,即允许考生在材料范围内自定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可简称为“四自”。较之传统材料作文必须紧扣中心角度立意作文,是一种进步,同时,它又吸纳了话题作文的“三自”(立意自定、文体自选、标题自拟)元素,给予考生更多的写作自主权。特点之二是严格的限制性,即要求考生不要脱离材料内容范围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可简称为“三不”。新材料作文已成为高考作文命题的主要趋势。新材料作文所给的材料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或政论散文,或名人轶事,或寓言故事,或名言俗语,但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材料,其主题都是明确的。而针对同一种材料,人们却能写出观点不一、各具色彩的文章。这就要求我们多角度地去思考,才能做到全面地认识问题,避免视角的片面性。写好新材料作文,关键是熟练掌握其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
一、通读材料,分清类型。
这里的“类型”是指材料的类型。按形式分,可分为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按数量分,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按内涵的显隐分,可分为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应考时,能区分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基本可保证审题立意不犯方向性错误。一般来说,显性材料的内容是明显的,材料多指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审题时无须引申。如2009年高考辽宁卷和江西卷就是典型的显性材料,辽宁卷的“明星代言”,江西卷的“圆明园兽首拍卖”等,主旨都非常明确,只要就事件本身发表自己的看法即可。
隐性材料多指寓言、寓意类材料,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有所寄托,意思是隐含的。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由此及彼,与现实对接。如2009年高考全国卷Ⅰ提供的是一则“兔子学游泳”的寓言故事,表面上与当前的政治热点、社会时事并无关联,实际上小故事有大道理,命题者关注的是“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核心问题,倡导发挥自身优势,走自己的路,开拓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其内涵深刻,而且可供发挥的空间很大。
二、整体把握,抓住关键。
整体把握就是全面理解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审题时必须有整体观,切忌断章取义。抓住关键主要指阅读分析材料时能抓住关键词句,并做记号,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写作的角度或命题者的态度倾向。整体把握和抓住关键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2009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海南、宁夏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暑假里,几个高中生一块儿回学校参加篮球训练。他们看到有个女孩儿蹲在街边,地上用白粉笔写着:前来旅游,钱包被偷,无钱吃饭和回家,求好心人帮帮我。
他们中的小赵动了心,在裤兜里摸出10元钱,放在女孩面前。
走过去之后,小钱说:“谁出来旅游还带粉笔?善良落入了不诚信的圈套。”
小孙说:“别因他人行骗,自己放弃行善。”
小李说:“诚信?善良?彭宇救人成了被告,谁还敢善良啊?”
小周说:“矿工聂清文去救人被困死井下,人们在他的遗体旁发现一顶安全帽,上面用白粉笔写着他欠人家多少钱。这是最善良的人留下的最诚信的遗言。”
小吴说:“我提议,咱们训练后再回去看看,不管这个女孩儿说的是真是假,我们都得做些什么。”大家都说好。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这道题目,首先必须整体把握,抓住关键,即整体把握材料含意,找到思维的聚合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