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220字。
2009年高考古诗词鉴赏命题简析与答卷点评
文学鉴赏历来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板块,从考试评价的角度说,历来是题中应有之义。随着新课程、新高考的实施,更有越来越重视的趋向,有的省份明显提高了分值,像09年的北京卷、江苏卷诗歌鉴赏题就高达10分;又如浙江卷考查了诗歌鉴赏,另外更有“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专题考查古代诗歌的常见意象及其表达作用。综观2009年的全国卷和自主命题的各省市卷,用以命题的诗词作品,从内容上看,有借景抒情,有托物言志,有怀古讽今等;从体裁上看,有律诗,有词,有小令,律诗中又可细分为七律、七绝、五律、五绝,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借用浙江卷中的“梅花散彩向空山”来形容2009年各地诗歌鉴赏的考查,也许并非牵强。
一、真题回放
【例1】2009浙江卷第22、23题:
踏莎行 雪中看梅花
(元)王 旭
两种风流,一家制作。雪花全似梅花萼。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 虽是一般,惟高一着。雪花不似梅花薄。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
【注】萼:花草。这里指花瓣。
22.词中的“两种”指的是 ,“一家”指的是 。(2分)
23.指出这首词的写作手法并简析作者的情感。(6分)
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三座后世难以企及的高峰。浙江卷选用元代的作品,但有意绕开那些元曲中的名作,而是选用不那么著名的作家的词作,其中追求正义和公平的用意是十分明显的。
【例2】2009浙江卷“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模块(10分):
中国古代诗歌中有许多意象,如“雁”“柳”“菊”“竹”“莲”等,它们在诗中往往具有象征的意味。
(1)从上述5个意象中选取3个,指出其象征意味。(3分)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意象: 象征意味:
(2)从5个意象中选取1个,结合具体作品,简析这个意象的特点及作用。(7分)(100字左右)
意象是诗歌的建筑材料,驱遣意象是创作诗歌的基本手法。两道小题考查既实在又开放,说它实在,是指从规定的5个常见意象中任意选取3个说明象征意味;说它开放,是指要求结合自己所学的作品,任意选取1个分析它的特点及作用。从实测情况来看,这道题目难度不高,平均得分超过8分,受到考生的欢迎。
【例3】2009全国Ⅰ卷第12题:
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 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注】①石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 ②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
(1)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