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400字。
新材料作文:玉树地震材料的多角度运用
湖北罗田一中何慧玲
2010年4月14日,这是一个悲伤的时刻。悲伤像雪一样飘洒在那片高原上:截至4月20日下午17时,青海玉树“4•14”地震已造成2064人遇难,失踪175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面对玉树地震这一材料,我认为在今年的高考作文中至少有以下五个论证的角度。
角度一:对普通民众生命的高度关注与敬畏
这是2010年4月18日的早晨。心系玉树地震灾区的胡锦涛总书记,前一天下午经过近25个小时的跨洋飞行回到北京、主持召开了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后,第二天又乘飞机赶赴玉树地震灾区。一上飞机,总书记就把随行的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召集到一起,打开地图,详细询问玉树抗震救灾最新情况,讨论研究具体办法对策……
第一时间作出决策,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送上慰问和关怀……在玉树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与灾区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当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在青藏高原腹地打响,总书记说出了如下这样动情的话语——
“在这一困难时刻,我需要尽快赶回国内,同我国人民在一起,投入抗震救灾工作……”
同人民在一起——灾难突袭,忧心如焚。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果断作出决策
例文:降下的是半旗,升起的是国格
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新华网北京4月20日)
4月21日是全国哀悼日。自汶川地震以来,共和国的旗帜再次为平民而降。一场地震使美丽的玉树成为一片废墟,已有2000多位同胞失去生命,还有众多同胞失去家园。每一次灾难面前,我们都能看到人性的光辉,人性的至善。
“玉树不哭”“我们都是玉树人”……一时间这些似曾相识的口号,再次回响在华夏大地。一场驰援玉树的行动火速展开,武警、解放军战士以及一些自发的救援人员第一时间内赶到灾区。社会各界也紧急动员起来向灾区捐款捐物……
我们看到胡锦涛主席中断访问回国“和自己的人民一起救灾”,在灾区拥抱鼓励受伤的小女孩,还有那12个大字“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我们看到一张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照片,一个受伤的藏族老大妈向前去探望她的温总理竖起了大拇指。温总理曾提到,要让人民活的更有尊严。国家对逝去的普通民众生命的敬畏也是一种尊严的体现。
“一切以救人为核心”是这次救援中提的最多的口号。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再次得到了很好的彰显。玉树救援,让我们看到了团结的民族,社会的爱心,人性的善良。
国旗为再次平民而将,是以人为本治国理念的体现。百姓才是国家之本,哀悼日体现了国家对普通百姓生命价值的的尊重。同样,降半旗也是国家对捍卫民众尊严的庄严宣示。这是一个国家的进步,也是一个民族的升华,我们为此而喝彩,因为降下的是半旗,升起的是国格。
哀悼日是国家对民众生命价值的尊重
中广网北京4月20日消息国务院决定,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对此,中国之声特约观察员张天蔚特作如下点评。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