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2小题,约8350字。

  2009~2010学年度南昌市高三第二次模拟测试卷
  语    文
  本次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答题时,请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
  第 Ⅰ 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罗绮(qǐ)     粗糙(cāo)     不足齿数(shù)   如椽(chuán)大笔
  B.衬(chèn)托   酒坊(fáng)     博闻强识(zhì)   洁身自好(hào)
  C.中(zhòng)风  棱(1éng)角    令人咋(zé)舌    怅望低徊(huái)
  D.媲(pì)美     供(gòng)述    蹊(qī)跷怪事    数见不鲜(xiǎ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博弈  倾轧  形将就木  韬光养晦
  B.炫富  怄气  自顾不暇  树木葱笼
  C.发轫  僭越  气势汹汹  不尽人情
  D.陷阱  撂荒  弱不禁风  克敌制胜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陈奂生一路游街看店,遇上百货公司,就弯进去侦查有没有他想买的帽子。
  B.他们在城市社会的最边缘最底层,以最低的收入干最脏最苦最累的活,而且最沉默最隐忍。
  C.法律人齐聚首,不单是向这位精神导师致敬,也是坚守理想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D.想想自己少年时的淘气捣蛋,又何尝不是母亲眼中催泪的沙子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央视借助行政资源得来的公信力,如果不能保证用在服务公众的正确途径上,迟早有一天会随着“广告门”、“侵权门”之类的许多“门”而挥霍殆尽。
  B.两千多年前的历史典故和精妙学说仿佛一条精神的河水在课堂之上款款流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
  C.为了避免鄱阳湖连年枯水、湿地减少、自净能力减弱,江西省希望兴建鄱阳湖水利枢纽走出这一困境。
  D.对于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问题,要采取正确政策,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文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1)艺术知识是对已发生过的艺术现象的理性记录,其本身是非艺术的
  (2)因为他所知道的这些东西本身是历史的而非军事的
  (3)但是,艺术修养的根基并不在艺术知识中
  (4)一个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人当然会有比较充分的艺术知识
  (5)这正像知道欧洲战争史常识和拿破仑生平的人未必有充分的军事修养
  A.(5)(2)(1)(3)(4)                 B.(1)(4)(3)(5)(2)
  C.(4)(3)(1)(5)(2)                 D.(5)(2)(3)(4)(1)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小题
  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排
  2009年l2月19日,在丹麦哥本哈根市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闭幕。这次会议虽然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的进展,但是这次会议让“全球气候变暖”一词深入人心。据大会组织方提供的数字,约15000人出席了这次会议,其中记者就多达5000人。如此庞大的宣传规模,让人们了解到各国政要和科学家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视程度。
  最近常常有读者打电话来问:气候变化问题真值得那么兴师动众吗?当然值得啦,因为全球气候变暖会引发越来越多的灾难,不只是热带地区的人们需要关注,温带和寒带地区的人们也需要关注。全球气候变暖严重影响了人类环境和自然生态,导致水资源失衡、农业减产、生态系统严重受损,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冲击。如果放任全球气候变暖按照目前的趋势暖化下去,不少地区在几十年内就可能遭遇毁灭性打击,岛国马尔代夫就是其中之一。
  那么,如何有效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呢?那就得首先弄清楚全球气候变暖的原因。科学家普遍承认,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因素是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大气温室气体。根据这个结论我们可知,要遏制全球气候变暖就必须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就是说,我们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迈入低碳时代,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如何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呢?首先,科学家想到的是用碳排放很少的绿色能源代替碳排放多的化石能源。煤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燃烧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其他污染性物质。如果用太阳能、风能和潮汐能等新能源,只是在生产、运输和维护相关设备的过程中会有碳排放,生产能源的过程几乎没有碳排放。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