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9270字。总结归纳了中学阶段中现代文阅读中的基础知识,其中包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相关知识,同时,还对中学阶段的写作特点,从表达方式、修辞方法、表现手法、结构特点等方面对知识作了系统的梳理。相信它一定会有助于你的教学。
现代文的阅读教学与复习应考
罗坎中学 刘金富
第一编 记叙文
一、定义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体。(初中阶段,记叙文包括一般记叙文、小说、散文、戏曲、消息、通讯、童话等)
特点: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以情感人)
二、学习记叙文的知识网络
(一)、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明确每个要素,有助于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便于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及主题。
(二)、记叙的顺序
1、顺叙:按照事件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记叙的方法,也称“时间顺序”。
作用:使文章层次井然有序,脉络分明。
2、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同时,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作用;补充说明,根据补充内容的不同又产生以下效果:
1)、使读者更好的了解故事情节。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3)、烘托主要事件,拓展丰富主要内容。
eg:《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插入“美女蛇”的故事,烘托出百草园的神秘色彩,拓展丰富主要内容。
3、倒叙:把事情的结局或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边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原来的发展顺序进行叙述的方法。(结局 开端)
作用:埋下伏笔,突出重点,设置悬念,增强表现力。
(三)、记叙的人称
1、第一人称:便于直抒胸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
2、第二人称:形成面对面的交流,增强文章的亲切感。
3、第三人称:不受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增强评价的客观性,能从更多角度自由叙述。
(四)、记叙的线索
是指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1、 分类
1)、以实物为线索eg:《枣核》
2)、以人物为线索eg:《孔乙已》中的“我”
3)、以事件为线索eg:《社戏》
4)、以时间为线索eg:
5)、以地点为线索eg:《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以作者的思想情感为线索eg:《春》
2、 方法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