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53720字。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助学稿
1、藤野先生
撰稿:林浙 编审:黄巨威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2、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3、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4、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课前预习
1、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和 家。鲁迅是笔名,本名 ,是浙江 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
2、看课文及注释1遍,给课文标上段落号后,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选自 。第一个字读 ,早晨的意思。早晨的花到晚上拾起来,说明这个集子的文章都是 性的。我们学过的 也是这个集子的。
(2)文章的体裁是 。
(3)文章写于 、所写的对象是 ,他是 国人,是作者的 。
3、介绍时代背景。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到日本学,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可在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时,有一次观看反映日俄战争的影片,片中中国人看日本枪毙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的麻木神情给鲁迅以很大的刺激。从此,他弃医学文,决心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从而唤起国民的觉醒。鲁迅写此文时,正当“三•一八”惨案发生之后,鲁迅积极支持爱国学生的正义行动,与反动军阀以及反动文人进行英勇斗争,用战斗的文章来抨击“正人君子”的迫害,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 做到借助课文注释和词典对文中字的形、音和词的含义有清楚明白的了解,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补充书中没有的注释(给括号前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绯( )红: (2)宛如:
(3)会馆:
(4)遗民:
(5)流言: (6)陌( )生:
(7)畸( )形: (8)不逊( ):
(9)匿( )名: (10)疑惑:
(11)杳( ): (12)瞥( )见:
(13)精通: (14)喝( )彩:
(15)决意: (16)发髻( ):
(17)美其名曰:
三、课内导学:
(一)整体感知
(1)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2)记叙的线索是什么?
(3)变换了几个地点?
(4)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
(5)表达了作者怎样情感,赞扬了藤野先生哪些高贵品质?
(6)怎样来划分文章的段落层次,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二)、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1、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