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6080字。

  高考作文抢分实用技巧
  重庆市丰都县十直中学 秦宗杰
  第 一 节 如 何 做 好 审 题 立 意
  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关。立意的高下,决定了为文的成败得失。若要做好审题、立意,必须关注“准”、“新”、“深”三原则。
  一、准。“准”包括审题的准确性和文章思想的正确性。审题的准确性是指考生能吃透题目或所提供的材料,毫无差错地把握旨意;思想的的正确性是指文中观点要鲜明,提倡什么,发对什么,不能含糊,要符合情理和人们的审美情趣,符合时代精神。立意准确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否则即使是满篇珠玉锦绣,也不可能的高分,正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因此考生在动笔前一定要慎重,否则匆匆下笔,发现偏离题意再中途易辙已不可挽回。如2009年高考山东卷的作文试题要求以“见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考生可以从以下角度来立意:⑴抗震救灾见证了我们国家的凝聚力;⑵奥运会的成功举办见证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日渐强盛;⑶金融危机见证了我国抵御各种风险的能力;⑷人间真情的见证等。以上这些写作角度都是吃透了材料后的准确立意。而有的考生则立意为“毅力见证了成功”,这个立意是不符合题意的,作者把“见证”的主客体颠倒了,只能是“成功见证了毅力”,而不能是“毅力见证了成功”。
  二、新。“新”不是指人云亦云,不亦步亦趋,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见解。立意最忌跟随人后,再好的东西,如果说的人多了,也会失去新鲜感的。考生要力图在别人的观点上挖奇掘新,讲出一点别人没有讲过的道理,提出一点自己独有的见解,给人一种新的感受和启迪。如2009年高考广东卷的作文试题,要求“谈谈你生活中与‘常识’有关的经历或你对‘常识’的看法”,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某考生在《慎待“常识“》中写道:
  “我们知道,常识贯穿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要想活得更好,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常识。有些常识看起来是正确的,然而当应用于具体生活中时却常常收到相反的效果,甚至会造成损失。因此,我们要谨慎地看待常识,莫被其表面现象迷惑,三思而后行,常识才可为我所用。”
  在作文材料中,命题者仅仅提供了“常识与我们同行”“常识虽易知而难行”“常识须推陈而出新”的思考范畴,但是作者却能循着材料提示中省略号的内容进行深入挖掘,顺理成章地提出了个人的观点:“我们要谨慎地看待常识。”这就是既切合题意而又有新颖的表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