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我与地坛>>教学设计
(214107) 江苏省羊尖高级中学 潘晖
一,教材分析和教学指导思想
  本文位于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这一单元共四篇课文,一篇托物言志的散文,一篇学术论文,一篇富有哲理的序言,本文是一篇饱含感情的散文。单元目标为分析评价,借鉴吸收。四篇文体各不相同,这是让学生无论就课文内容、形式还是语言、情感,仔细加以体会和分析评价,从而借鉴吸收。
  《我与地坛》是残疾作家史铁生的一篇自传性质的散文,它已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写景状物、模山范水的记游散文,地坛对作家而言,已不是一般的人文景观,它已进入到作家的生活中,成为他的精神家园。他在地坛思考的是:生与死的问题,怎样面对残忍,不公平的命运的问题,人该以怎样的精神状态活下去的问题。
  当前,有相当多的学生心理极其脆弱的,他们禁不起失败与挫折的考验,一旦受了委屈,遇到了挫折,或者怨天尤人,或者自暴自弃,甚至走上悲观绝望的道路。而“现代人应该是文明的人,有良好的习惯,有奋发的精神,有旺盛的求知欲,有克服困难,锲而不舍的意志与毅力。这些素质均可通过严格的语文训练有意识的进行培养。”(于漪)
二,根据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教学要达到以下[目标]:
1:理解把握课文涉及的对生死和亲情的感悟。
2:评价作者在文中表达的对生死和生活的态度。
3:学习本文后,我们该借鉴和吸收什么?
三,生死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沉重了些,因为他们毕竟年纪小,阅历少,认知水平较低,这些,都直接影响他们对作品的整体把握,理解分析,而缺少深入理解分析,对作品的评价就只能是浅层次的,对文章深度广度的理解都是浅尝辄止,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教学重点]:
1:体悟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复杂感情和对生命的理解。(第一章)
2:体悟作者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生存启示。(第二章)
[教学难点]:懂得母亲,不仅仅是体会到了她的一片爱子之情,更深一层是该懂得母亲教会了我怎样好好的活下去。解决了这一点,也就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
四:教学设想:
1,以问题讨论形式,四人为一小组完成教学目标,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精神。对学生的回答,应多加肯定,鼓励他们的积极性。
2,课堂上侧重于对作品的理解分析评价,对作品的借鉴吸收则结合读写放到课后完成。
3,本文容量大,并且读本中还有另外三章,课前须布置预习。
4,扩展阅读《秋天的怀念》,帮助解决教学难点。
5,教具:录音机。课时:二课时。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播放贝多芬《命运交响曲》
(说明:贝多芬,28岁开始耳朵有病,到32岁已基本丧失听力,《命运交响曲》是在他完全丧失听力的情况下创作的。面对不幸,他扼住了“扼住了命运的喉咙”,谱下了音乐史的光辉乐章,也奏响了人生的最强音。史铁生,20岁生日那天因腿疾住进了医院,从此他再也没有站起来,面对残疾,他一度苦闷彷徨,甚至想到自杀,但最后还是面对困难,勇敢地活了下来,并拿起笔走上了中国文坛,成为一名专业作家。他的命运与贝度芬何其相似。思考生死这一沉重话题,需要一个凝重的氛围,《命运交响曲》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氛围。同时,也为结束点明史铁生也是一个“扼住了命运的喉咙”的人埋下伏笔。)
(二)问题设计:
 第一章:哦,古园,我的古园!
1, 我是在什么情况下开始到古园的?
2, “这时候想必我是该来了”,3, “这时候”是指4, 什么时候,5, 为什么此时才是我该来的时候?
6, 为何“自从那天下午我无意中进了这园子,7, 就再没长久地离开过它?”
8, 地坛给了我什么启迪?(从文中找关键句,9, 加以体会)
10, 当我一下子理解了它(地坛)的意图,11, 这时候的地坛在作者眼里有什么样的特点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