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语测试蠡测
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说明》将“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什么是“熟语”?该怎样备考呢?所谓“熟语”,指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使用时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形式。它包括成语、惯用语、谚语、格言、歇后语等。如,一来二去、乱七八糟、不管三七二十一等。
备考熟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搜集常用熟语 所谓“常用熟语”,即活跃在现代汉语中的熟语。
例如:(1)望梅止渴(成语):比喻借空想来安慰自己。(2)钻空子(惯用语):利用漏洞进行对自己有利的活动。(3)风无常顺,兵无常胜(谚语):比喻做事不可能一直顺利。(4)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格言):比喻经常运动的东西不受侵蚀。(5)狗咬耗子———多管闲事。(歇后语)
二、了解熟语特点
1.结构的稳定性。熟语的结构一般是固定不变的,不可乱加改动。如“瑕不掩玉”不可改成“玉不掩瑕”;“胸有成竹”不可改成“有竹成胸”。
2.形式的独特性。熟语的形式与一般词语有别:成语多为四字格,如,毛遂自荐。惯用语多为三字格,如,敲边鼓。谚语、格言多由两个短句构成,如,人心齐,泰山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歇后语多由两部分构成,前半部分是比喻,后半部分是释义,如,抱着元宝跳井———舍命不舍财。
3.表意的整体性。熟语作为“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其意义往往是一个整体,还有相当一部分经常使用的是比喻义。例如:(1)鸡蛋里头挑骨头(谚语):比喻有意挑剔。(2)以管窥天,以蠡测海(格言):比喻所见狭小短浅。(3)卖油娘子水梳头(谚语):比喻把自己的东西送了别人,自己要用时却没有。(4)放空炮(惯用语):比喻说空话,不干实事。
三、区分熟语的感情色彩 主要是分清具有褒扬色彩和贬抑色彩的熟语,注意其适用对象。
例如:快马不用鞭催,响鼓不用重捶(褒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褒义)宋江的军师———吴(无)用(贬义)飞蛾扑火———自取灭亡(贬义)狗咬耗子———多管闲事(贬义)
考生还要注意,解答熟语题时,应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将其放在试题设定的具体语言环境来思考,这样对选出正确答案大有帮助。
常见熟语辨析
1.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本人也不例外,但我到现在还是很有几件事让我觉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比喻宁愿壮烈地死去,不愿苟且偷生。
2.一些生产者发财心切,质量意识差,他们的做法往往是打游击。“打游击”的意思是比喻从事没有固定地点的工作或活动,此处与语境不符。
3 她狠狠地跺了一下脚说:“这题实在是错得冤枉,下次再不能‘刘备借荆州’。”
“刘备借荆州”是有借无还的意思。应改为“大意失荆州”
4. 李强在学习上经常碰钉子,一些不会做的题目弄得他焦头烂额。“碰钉子”的意思是比喻遭到拒绝或受到斥责。)
5 打水漂。比喻白白投入而没有收获。
6 打退堂鼓。比喻办事中途退缩。
7 打官腔。指说些官场上的辞令、口吻,或用冠冕堂皇的话来应付、推托或责难别人。
儿女同父母说话,没有听说打小报告的,因为父母是长辈、是亲人。党政干部是人民公仆,讲话发言,与群众交流思想,不能打小报告。”
8 打圆场。调解纠纷,缓和矛盾).
9 穿小鞋。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人找工作,有工作的人又存在着随时有穿小鞋的危险
10 .唱空城计。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11 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12 饱汉不知饿汉饥。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13 磨刀不误砍柴工,要想发展现代化的高科技生产,必须先培养大量的高科技人才.
磨刀不误砍柴工:意为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应改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4 对群众生活困难向来不闻不问的村主任,近来却对刘寡妇问寒问暖,这不是明摆着黄鼠狼给鸡立碑——收买人心吗?“黄鼠狼给鸡立碑——收买人心”指用钱财或其他好处拉拢人,以取得别人的好感,使其受利用。应改为“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吗”
15 放长线,钓大鱼:比喻投入更多的时间、金钱等,以获得更大的收获。
从长计议:指事情的处理要慎重考虑,不急于作决定。
16 是可忍,孰不可忍:如果这个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不可容忍的呢?意思是绝不能容忍。指对人的重大罪行不可容忍,极度愤慨。不能用于对自然灾害等。
17 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得罪了,以后给你“吊胃口”,经常停水,有你受的。
吊胃口:用好吃的东西引起人的食欲,也比喻让人产生某种欲望或兴趣。句中含有暗中报复人,刁难人之意。应改为“穿小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