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独幕话剧](根据课文杜甫同名诗改写)
文 / 何丽丽、陈利芳
时间:公元七百五十九年春天的一个晚上,唐代“安史之乱”时期。
地点:陕西石壕镇附近一个小村庄的一农户家。
人物:老妇:六十来岁。
老翁:六十多岁,老妇的丈夫。
老妇儿媳:二十七八岁。
老妇孙子:三岁左右。
官吏:甲、乙。
兵士:甲、乙、丙、丁。
布景:夜色沉沉,冷风飕飕。一棵爬满了枯藤的老树下有一房舍破烂的农户。屋里农具、家具堆放狼藉。正中间摆着一张长条形的方桌子,桌面上的一盏小松油灯吐着微弱的火舌。桌边相对坐着老妇和老翁。老妇用一只手托着下巴,心有所思;老翁双手抱着头埋伏在桌上,似有所悲。屋的一端摆着一张极其简陋的床,床上被褥破烂,堆成一团;床边坐着老妇的儿媳。她,衣服褴褛,浑身瑟缩,低垂着头默看着怀中的婴儿,听见婴儿发出低微的哭泣声,一幅木木然的样子。屋后呈现出残缺的矮墙,隐约可见远处的残山剩水;屋外响着乌鸦“呱呱”的凄凉叫声。
老翁(无奈地抬起头):打仗,打仗,打仗!战乱,战乱,战乱!家里的年轻男人都走的走了,死的死了,活着的也不知哪天死。田地也没人去好好耕种,以后的日子怎么过呀!唉!(痛苦地摇了摇头)。
老妇:老头子,我们还是要想开一点,这兵荒马乱的年头,能活过来就不错了,同被抓丁当兵的我们的儿子比来,你我已是万幸的啦。(说完,起身去关被风撞开的门,并上紧门闩。)
(片刻传来了狗吠声,接着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再接着是一阵“砰、砰、砰、砰”的打门声,官吏带着一群士兵出现在门口。)
官吏甲(拉长着鸭公般嗓子一个劲地叫嚷。):开门!快——开——门!
老妇(惊慌地):啊,不好了,抓丁的来了!老头子,你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