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正 确 使 用 熟 语

主讲人:刘林华     时间:2004年10月13日

一、教学目的:1、让学生了解有关熟语的基本知识;
2、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
二、教学时间:一课时
三、教学步骤:
导语:2004年高考《考试大纲》“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部分由以前的“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改为“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这一改动告诉我们,2004年高考肯定要考熟语的使用。
(一)基本知识介绍:
基本概念:复习熟语,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熟语。那么什么是熟语呢?熟语是语言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为人们所熟习、一般不能任意改变其结构的常用而定型的词组或句子,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语言现象。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和格言。(板书)
熟语特征:1、结构的稳固性;
2、内容的丰富性。
熟语来源:1、来自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言;
2、来自书面语言。
熟语类别:词组:成语、歇后语、惯用语;
语句:谚语、格言。
下面介绍几种: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都是流传于民间,简洁通俗、诙谐幽默而富有特殊意义的语句。
(1)谚语大多反映的是人民的生活经验和劳动经验。如:“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山望着那山高”;谚语又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通俗而含义深刻的固定语句。一般都能揭示客观事理,富于教育意义,如“天下乌鸦一般黑,众人拾柴火焰高,吃不穷、穿不穷、不会算计一世穷”等。谚语句式匀称,音调和谐,具体通俗,形象生动。所以,适当地运用谚语,能够增强表达效果。
(2)歇后语的前后两部分构成一种特殊的关系,前半部分用形象化的比喻引出后半部分的深层含义。如:“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骑驴看唱本——走着瞧”,“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老虎驾车——谁赶(敢)”……说话或写作中恰当地运用歇后语,可以使语言表达得形象活泼,饶有风趣,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收到较好的表达效果。
(3)惯用语是民间一些约定俗成的词组或短语,如:“碰钉子”,“拍马屁”,“挖墙角”,“乱弹琴”,“吃大锅饭”,……惯用语大多可以拆开来使用,加入其他成分。如“抓辫子”——“抓你的辫子”,“钻空子”可以说“钻了法律的空子”、,“跑龙套”可以说“跑了一辈子的龙套”,惯用语在使用中一般不用字面意义,其深层涵义(引申义或比喻义)几乎成了它的基本义。如“打预防针”,字面指注射防病的药水,常用来比喻对人的思想毛病加以预防; “醋坛子”不是指“装醋用的坛子”,而是指“在男女关系上嫉妒心极强的人”。
需要强调的是:谚语、歇后语和惯用语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多时候是交叉关系,同一语言既可能是谚语,又可能是歇后语,也可能是惯用语。所以我们没有必要非得搞清楚某一语句是谚语还是歇后语或者惯用语。成语和格言的特点和作用为我们所熟知,这里就不加赘述。
(二)答题技巧介绍
1.首先要弄清熟语的准确含义。很多熟语不能只从字面去理解它的意义。如 “三只手”指的是小偷,而不能按字面理解,说某个人长着三只手;“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是指临时想办法,而不能理解为去拥抱佛像的脚。因此弄清熟语的意义,是判断熟语使用正误非常重要的一步。例如:在做业务员时,她的一亩三分地就是她面对的营销区域市场;在做了老总后,她的一亩三分地就是整个格力。句中的“一亩三分地”形容所属地盘、势力范围。所以这里使用正确。
2.要注意熟语的感情色彩。熟语大多是用来调侃人的,因此也以批评坏人坏事、讽刺不良现象居多,但也有一些熟语是赞扬、歌颂美好品行的,如“主心骨”、“隔着窗户吹喇叭——鸣(名)声在外”等。所以判断熟语使用正误,也得注意熟语的感情色彩。例如:毕业晚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