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5930字。  《林黛玉进贾府》教学设计
  《林黛玉进贾府》在《红楼梦》中具有很特殊的叙事功能。这种叙事功能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通过林黛玉进贾府,写出整个贾府的布局和气派;第二,通过林黛玉进贾府,介绍贾府复杂的人际关系;第三,介绍宝黛的第一次相会。
  作为一个独立的文本,《林黛玉进贾府》运用了三种叙事手法:第一是“移步换形”。就是读者随着林黛玉一步一步地走进贾府,不断地发现新奇的人物、场景,整个过程如行云流水,非常自然,凸现了故事的“动态性”和“现场感”。第二,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巧妙运用(即从林黛玉视角写人写事写环境)——这是本文最突出的叙事特点。第三,“不写之写”。作者通过林黛玉的视角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热闹喧哗的贾府,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也让我们看到了隐藏在环境背后的东西,听到了人物发自内心的的声音,但同时,主人公林黛玉的性情容貌也在叙述过程中一览无余地展现出来。这种写法我国古代文论中叫“不写之写”。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教材中的传统经典篇目,以往的教学设计,可归纳为这么几种:一是“出场对比型”,主要抓住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出场加以比较来分析人物性格。二是“描写艺术型”,主要抓住环境和人物的描写来揭示贾府的奢华,人物的性格,并品味作者的精彩的描写艺术。三是“音乐欣赏、诗词品读型”,教师在课堂上播放《红楼梦》插曲主题曲,调动学生的情绪,提供小说中相关人物的判词,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应该说,这些设计都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总的来说,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只抓住文本的某个方面,有脱离文本肢解文本之嫌。二是不能真正领略课文通过林黛玉为叙述视角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因而,我认为,本文的学习有必要找寻一个新的教学的突破口,也即教学的最佳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看”和“听”,通过这样一个教学切入点,我们不但可以领略课文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作用下所展现的奇妙的叙事艺术,而且还可以更深刻地把握人物形象以及作品的主题,收到“一石三鸟”“以一驭十”之功效。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小说采用“人物有限叙述视角”写人物、写场景的妙处。
  2、透过“人物有限叙述视角”的叙事艺术,深刻把握主要人物形象。
  其中1是教学重点,2是教学难点。
  确定1是重点,是因为教材的“单元提示”明确提出“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小说的阅读和欣赏”。也就是说,通过本单元的教学,教师应教会学生怎样阅读怎样欣赏小说。而具体的文本具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因而决定了各自不同的读法。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样一篇具有鲜明叙述特点的课文,老师要通过对这篇课文的教学教会学生欣赏,欣赏什么呢?当然是欣赏这篇小说最大的叙事特点——“随黛玉的行踪,借黛玉的视角观察贾府,聆听人物心声”的表达效果。
  确定2为难点,出自两方面的考虑:一是考虑到人物性格本身的多重性和复杂性。因而我们在把握人物形象时,需要倾听文本来体会人物性格的内在矛盾,有时还要借助某种生活还原以达到发现艺术与生活的差距的目的,更好地多角度地透视人物性格。二考虑到学生透过林黛玉的视角把握贾府的众人形象可能不太难,但是学生难于发现在林黛玉观察贾府的人物场景的同时凸显了林黛玉自身的个性特征。为什么林黛玉能看出他人之所不能见,听出他人之所不能听,教师要引导学生透过林黛玉的视角反观林黛玉的独特的身份立场、文化修养和个性特征。用这种方法来欣赏小说的叙事艺术,从而把握人物形象,能够更好地接近小说艺术的本质内涵。而这,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方法和视角,在具体的学习中可能会受以往欣赏小说的惯用思维定势的影响和干扰,因而我把这一点作为这篇课文的教学难点。
  二、教学设计思路
  按“一理二看三听”的思路,紧紧抓住“林黛玉的视角”展开教学。
  1、导入课题
  师有人说,“开谈不讲《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创作的颠峰之作,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哪些同学读过或听说过《红楼梦》?请你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红楼梦》,一点即可。(鼓励学生大胆发言,积极参与)
  学生发言后,教师加以补充。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介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