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7990字。  注重创新  学习写得新颖
  柳城中学  陈延军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表达与交流”部分的第四个专题,也是必修模块中最后一个写作专题。“有创新”在高中语文写作中属于发展等级,具体内容为: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本课可以说是在较高层面上对学生的一次思维训练,通过“立意新”、“题材新”、“形式新”三个方面引导学生开启创新思维之门。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经过必修1至必修5近20个专题的学习,学生掌握了记叙、议论、描写、抒情等基本的表达方式;经过一系列的写法指导和写作训练后,大部分学生学习“写得新颖”有了一定的基础。同时,几乎所有的学生也对自己的作文充满突破的期待,创造性的思维无疑是可以打开思路、突破学生写作瓶颈的好途径。但对于长期接受过多作文格式训练的学生以及基础较差、本来就视写作为畏途的学生来说,“有创新”则可能成了他们难以企及的高度,“立意新”是他们学习的难点。
  三.设计思想
  “高中语文新课标实施建议”中要求: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本课教学设计用四篇分别在形式、立意方面有创新的文章或优秀作文为范文引导学生,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感悟后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教学环节的科学设置逐步引导学生大胆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尝试运用符合自己学情的个性化创新方法进行写作。
  本课的教学过程为:范文读议(自主学习)—方法梳理(合作学习)—课堂练习(学以致用)。
  预习作业为:1,阅读课本“话题探讨”和“写作借鉴”部分,了解作文创新包括的三个方面和具体要求;2,阅读四篇范文,思考每篇文章有何新颖之处。(范文材料附后)
  四.教学目标
  学习并掌握作文创新的思路和途径,能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灵活运用。
  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培养积极开拓的精神。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立意创新的方法。
  难点:突破思维定势以达到立意新颖。
  六.教学过程设计
  1.情景引入:
  在上新课之前,我们来做个思维小游戏,请同学们要快速反应、马上回答:
  有一位又聋又哑的人,想买几个钉子,来到一个五金店,对售货员做了这样一个手势左手食指立在柜台,右手握拳做敲击状。售货员见状,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晃了晃原来立着的那根指头。于是售货员就明白了,聋哑人想要的是钉子。聋哑人买好钉子,刚走出商店,接着进来一位盲人。这位盲人想买一把剪刀,请问:盲人将会怎么做?
  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盲人会伸出食指和中指做出剪刀的形状;有极少数学生明白:其实盲人想买剪刀,只需开口说:“我买剪刀”就可以了!
  从上面的小游戏可以看出,我们很多人往往受到定式思维的影响。因为有太多的条条框框,我们的思维常常陷入困境,变得局促狭隘而没有创造力。
  ——创新,要有意识地打破旧的思维定式。(展示投影,明确方法)
  2.检查预习:
  我们通过预习在课本中了解了作文的创新体现在哪些方面?
  ——在于立意新、题材新、形式新
  3.启发思考:
  创新,就是有新颖之处、有个性,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