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星资源网
学科
语文
数学
英语
物理
化学
生物
历史
地理
政治
综合
会员
注册
登录
会员中心
如何汇款
在线充值
搜索
文章
备课
专题
精品
留言
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福建省龙岩一中试题
分类:
语文
/
高中试卷
/
高考模拟试卷
版本:
人教版
类型:
doc
大小:
22 KB
评级:
时间:
2010/5/25 11:00:51
下载:
本月:1 总计:36
点数:
2 下载点
如何增加下载点
点此下载
共18题,约11810字。
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龙岩一中)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四弦一声如裂帛。(白居易《琵琶行》)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2)桂棹兮兰桨,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苏轼《赤壁赋》)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此情可待成追忆, 。(李商隐《锦瑟》)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功在不舍。(荀子《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墨妙亭记
苏轼
熙宁四年十一月,高邮刊、莘老自广德移守吴兴。其明年二月,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逍遥堂之东,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吴兴自东晋为善地,号为山水清远。其民足于鱼稻蒲莲之利,寡求而不争。宾客非特有事于其地者不至焉。故凡守郡者,率以风流啸咏、投壶饮酒为事。
自莘老之至,而岁适大水,上田皆不登,湖人大饥,将相率亡去。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富有余者,皆争出谷以佐官,所活至不可胜计。当是时,朝廷方更化立法,使者旁午,以为莘老当日夜治文书,赴期会,不能复雍容自得如故事。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又以其余暇,网罗遗逸,得前人赋咏数百篇,以为《吴兴新集》,其刻画尚存而僵仆断缺于荒陂野草之间者,又皆集于此亭。是岁十二月,余以事至湖,周览叹息,而莘老求文为记。
或以谓余,凡有物必归于尽,而恃形以为固者,尤不可长,虽金石之坚,俄而变坏,至于功名文章,其传世垂后,乃为差久,今乃于此托于彼,是久存者反求助于速坏。此既昔人之惑,而莘老又将深檐大屋以锢留之,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余以为知命者,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物之有成必有坏,譬如人之有生必有死,而国之有兴必有亡也。
虽知其然,而君子之养身也,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其治国也,凡可以存存而救亡者无不为,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此之谓知命。是亭之作否,无足争者,而其理则不可以不辨。故具载其说,而列其名物于左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上田皆不登 登:(谷物)成熟,引申为“收成”
B.躬自抚循劳来 来:回来的灾民
C.朝廷方更化立法 法:王安石的变法
D.今乃于此托于彼 今:现在
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知命”的一组是( )(3分)
①作墨妙亭于府第之北……取凡境内自汉以来古文遗刻以实之。
②必尽人事,然后理足而无憾。
③自莘老之至,……出于至诚。
④而莘老益喜宾客,赋诗饮酒为乐。
⑤又以其余暇,……又皆集于此亭。
⑥物之有成必有坏,……凡可以久生而缓死者无不用。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⑤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由文中可知,墨妙亭系莘老知湖州时所建,收藏湖州境内古代石刻,以求长存。
B.苏轼在熙宁四年十二月因事来到湖州,莘老请苏轼为他写一篇记述文章。
C.“记”中借作者之言立为反论,然后引出己论,阐明了自己关于知命的观点。
D.作者认为,尽管万物有成必有坏,但不能在天命面前无所作为,而应当极尽人事至于无可奈何而后已,这才叫知命。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莘老大振廪劝分,躬自抚循劳来,出于至诚。(3分)
(2)推是意也,其无乃几于不知命也夫。(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少年游早行
林仰
霁霞散晓月犹明,疏木挂残星。山径人稀,翠萝深处,啼鸟两三声。
霜华重迫驼裘冷,心共马蹄轻。十里青山,一溪流水,都做许多情。
(1)词人是通过早霞已散,晓月犹明, , 等景象来表现“早行”的。(2分)
(2)词的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词句简要赏析。 (4分)
二、文化经典、文学名著阅读(16分)
(一)文化经典阅读(6分)
7.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6分)
①季康予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
②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选自《论语•颜渊》)
[注]①偃:仆倒,倒下。
(1)下列各项中,对上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孔子用“正”字诠释“政”字,忠告季康子,希望他为政能正本清源,以身作则,笃守正道。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归于正道。
B.孔子认为季康子行为欠正,作为执政者不能起到表率作用。因此谴责他“杀无道”以“就有道”,必将导致“民免而无耻”。
C.孔子认为,为政治本之道,本来不在于凶残狠戾,专恃刑杀,而要以仁厚的情怀和道德礼法引导人民向上向善。
D.孔子用“风”“草”的譬喻阐明君民关系,领导者若能以身作则,为民模范,自能收到上行下效、风行草偃的效果。
(2)阅读下面选段,结合上面选段,分析孔子的为政观。(3分)
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二)文学名著阅读(10分)
8.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5分)
A.克定身子挺直地跪在那里,两只手左右开弓地打自己的脸颊。他那张白皙的、清秀的长脸被打得通红。他还是不停地打着。
这段文字描写克定在外嫖妓女,骗妻子首饰当卖的丑事被发现后,挨高老太爷责骂,自己打自己的情景。(《家》)
B.李纨道:“若论风流别致,自是这首;若论含蓄浑厚,终让蘅稿。”探春道:“这评的有理,潇湘妃子当居第二。”李纨道:“怡红公子是压尾,你服不服?”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三十七回。“海棠社”成立后,大家兴奋之极,议定以白海棠为题作限韵七律诗,结果怡红公子宝玉压尾,而薛宝钗、林黛玉技高一筹。对李纨的评判宝玉完全赞同。(《红楼梦》)
C.就在人们混战时,甘果瓦却被国王的部下抓住了。甘果瓦一走出巴士底狱,就奔向圣昂图纳街。在广场中央的石头十字架下,他遇到了弗罗洛。原来是弗罗洛早先跟他约好的,他们利用无赖汉的口令和钟楼的钥匙,以及准备好的小船,向城岛走去。(《巴黎圣母院》)
D.“刚才离开议事室以前,我不是把答案念了一遍吗?”首席陪审员辩白说,“当时谁也没有反对。”“当时我正好离开议事室。”彼得•盖拉西莫维奇说。“您怎么也会没注意?”“我万
点此下载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
“yxzyw2002”
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福建省福州三中试题 人教版
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09-10学年高二(下)半期考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
福建省厦门一中2010年高考语文考前最后一卷 人教课标版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2010年初中毕业升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语文版
福建省龙岩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卷(一) 人教版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2010年初中毕业班质量检查语文试题 语文版
福建省龙岩市2010年中考适应性练习语文试题 人教版
福建省三明地区五校联考2009-20010学年第二学期期中高一语文试卷..
2010年福建省南平市高中毕业班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人教课标版
福建省福州市2010高中毕业班第二次质检试题 人教课标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