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题辨读与解题要领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跃发展,当今社会的日益开放,人际交往的越发频繁,信息交流需要更为便捷快速。如果说秦始皇时代就要求“书同文”的话,那么今天更应该“语同音”。近年,国家以法律的形式为此颁布了《中华人 民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其中特别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推广普通话。所以高考语文试题中注重对现代汉语语音的考查,就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对国家法令的遵从。考生若从这一高度来认识语音考查题的重要意义,无疑对它的复习及训练会更重视。
一 、以义辨音 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词是音义的结合物。清代学者段玉裁明确提出:“训诂之旨,本于声音”,训诂要形、音、义“三者互相求”,故有“声训”之法,以音责义,循声求义。今天,对于语音考题中涉及到的常用同形异义异音字,我们可以反过来以义辨音,从不同词义的角度去发辨它们的不同读音,平时的辨读识记也要运用这一准确快捷的方法。
例 1、解 ji 解决 押解 浑身解数 不求甚解(98 年题)《说文解字》说:“解,判也,从刀,判牛角”,本义是分开(如“解剖”、“瓦解”),引申出把束缚着或系着的东西打开的意义(如“解衣服”)再引申出其他的如解除、了解,明白 等意义,与这些词义相关的“解”读 ji ,所以“解决”、“不求甚解”的“解”读 ji ,其他如“难解难分”、“解恨”、“解职”等;指押送财物或犯人时,读 ji ,“押解”的“解”读 ji ,其他的如“解款”、“解送”、“起解”;旧时指杂技表演的各种技巧,如“跑马卖解”的“解”读 xi ,“解数”旧指武术的架势,后泛指手段、本事,其“解”读 xi 。
例2、提 t 提炼 提防 提纲挈领 耳提面命(98 年题)凡词义与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之义及其引申意义有关的“提”,属动作行为方面,读 t ,指小心防备,属心理活动方面,读 d 。题中“提防”的“提”读 d ,其余的读 t 。
二、以形辩音 对于那些形近异义异音的字,复习训练或应考时,主要从字形的差别上去分辨,如形旁差异、笔画多少差异,笔画书写形式差异,这些方面的差异,使得形近字的读音和意义都不相同。例:盐碱 箴言 呼喊 感激涕零(2002 年全国卷),这些词语中加点的字,形旁不同,读音也就不同(它们依次读为 ji n zh n h n g n)。又如:斥责 诉讼 拆迁 天崩地坼 (加点字依次读为 ch 、s 、ch i、ch )横亘 恒心 齐桓公断壁颓垣(加点字依次读为 g n、h ng、hu n、yu n);干戈 戊戌 戍边 马生涯(加点字依次读为 g 、w 、x sh r 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