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6题,约10100字。  杭十四中高三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在答题卷密封区内填写学校、班级和姓名。
  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只需上交答题卷。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4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肩胛戛然而止        恪守溘然长逝        驯服以身殉职
  B.肥胖心宽体胖        纰漏披沙拣金        稗草纵横捭阖
  C.令狐身陷囹圄        下载载歌载舞        晦朔诲人不倦
  D.应声义愤填膺 平衡飞来横祸        当真安步当车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在日中国人犯罪问题是最近两年来日本媒体对华报道中谈到最多的话题之一,这种
  对中国人犯罪的大肆渲染行为,应该是日本某种深层心理的渲泄,同时无疑也丑化
  了中国人的形象。
  B.孤独症是一种令人费解的儿童疾病,近年来有蔓延的趋势,让许多家长一愁莫展。
  但专家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一定能发明根治这种疾病的有效药物,这是无
  可置疑的。
  C.美国五角大楼近日决定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步署反导系统,同时提出了一个匪夷所
  思的理由,即防范伊朗的威胁。国际社会舆论哗然,美国外交和情报部门也颇有微
  词。
  D.“恭喜你,答对了!”一语甫出,刚才还呆若木鸡的歌手马上恢复了精神,然后满面春风地鞠躬。时下热播的各种选秀娱乐活动中,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人实在寥寥。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近年来开通的可视电话,可以双向实时传输通话双方的语音和图像信号,实现人们打电话时既能闻其声、又能见其人的梦想,真可谓咫尺天涯。
  B.我校去年考入清华大学的一位同学,最近因成绩优异而获得5000元特等奖学金。无独有偶,考入北京大学的另一位同学也获得了一等奖学金。
  C. 举世瞩目的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于2010年4月30日20点在世博文化中心举行。作
  为全世界人民的世博会,灿烂的烟花与绚丽的水景在黄浦江上交相辉映,盛况空前。
  D.美国总统大选硝烟又起,两大政党为了博得更多选民的青睐无不使尽浑身解数,各种与竞选相关的民意检测结果更是无时无刻牵动着两大竞选阵营的神经。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欧洲“惠更斯”号探测器1月14日在成功登陆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以后,通过它搭乘的美国“卡西尼”号飞船成功传回拍摄的土卫六照片和其他科学数据。
  B.据国家旅游局信息中心透露,目前,我国开放了1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而旅行社真正投放市场供游客选择的不到30个左右,23左右的目的地资源空置。
  C.天文学家只需登陆到虚拟天文台系统,便可享受其提供的丰富资源和强大服务,可以完成数据处理、天文观测、结果分析第一整套的科学研究过程。
  D.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以中国汉字“世”字书法创意为形,“世”字图形寓意三人合臂相拥,象征美满幸福、相携同乐的家庭,也可抽象为“你、我、他”广义的人类,对美好和谐的生活追求。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1:《西游记》被多次翻拍;《四世同堂》翻拍已经完成,4月28日中央一套开始播出;《水浒传》《三国演义》翻拍即将杀青;《红楼梦》翻拍海选刚刚落幕……
  材料2:1985版的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被认为代表了中国本土电视剧“正史”的开端。新版刚播出一集,新旧版的对比就越来越热闹,甚至有人直言翻拍多余,超越经典是妄想。
  (1)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
  (2)对上面材料反映的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成理。(60字左右)。(3分)
  6.为响应团中央向各级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发出的“积极组织动员广大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投身抗旱救灾斗争、每人捐献一瓶水”的号召,校团委决定发起一场主题为“帮助灾区人民渡难关,珍惜身边水资源”的活动。
  为此,特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请你把下面这份倡议书补充完整,要求语意连贯、语言得体有文采,不少于80字。(4分)
  倡议书
  全校师生:
  近来,我国一些省区特别是西南地区遭遇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旱灾,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此时此刻,我们心系灾区人民,我们心忧共同家园。帮助灾区人民渡难关,珍惜身边水资源,共建绿色校园,成为我们的共识。在此,我们向广大师生发出倡议:
  老师们,同学们,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吧!用我们共同的爱心,给灾区降一场爱的甘霖!用我们勤劳的双手,为校园添一道绿色的风景!
  学校团委
  2010 年5月10日
  7.下面“中国”的英语拼写中“i”少了一点,请你发挥想象,用某一图形或标志来代替这一点,并简要阐释添加这一图形或标志的含义。(3分)
  (1)添加的图形或标志(用文字表述):                                    _________
  (2) 含义:                                                       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3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中国古代先人们无论探讨宇宙的生成或寻找生命的奥秘,都是围绕着天人关系这个核心展开的。天人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天人之学是中国哲学的思维起点,也是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
  《黄帝内经》是从研究天到研究人,从探讨人到探讨天,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善言天者,必验于人”的观点。可以认为,《黄帝内经》是以“天人一体”为理论核心,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的医学经典。
  所谓医学模式,是指人们认识和处理健康与疾病的基本观点和方法。《黄帝内经》确立了“天人合一”的医学模式,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人的生命现象是自然现象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们遵循着同一自然规律。于是,它将人体放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大背景下来考察生命的活动规律。
  《黄帝内经》要求每一个医生应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天文”、“地理”,概指自然环境种种影响因素;“人事”,泛指社会人际之事,大而至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风习俗等,小而至于病人的政治经济地位、家境际遇及个人经历等,这些内容均与人体心身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天人合一”医学模式贯穿于整个中医学理论体系之中,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生理病理及诊治疾病和预防保健等医疗实践活动。
  基于上述思路,《黄帝内经》关于健康的定义可以归纳为:1、躯体无异常变化,所谓“平人者不病也”;2、内部机能和谐,“形与神俱”;3、对外界环境适应,“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简单地说,健康的本质就是和谐,人与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