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9190字。

  2010年全国高考北京卷语文试卷评析
  (之一)
  作者:马昕
  "新课标"这三个字已经被人们探讨了一年,今年是北京卷第一次以新课标试卷的身份亮相于高考舞台,随着高考的结束,我们对新课标北京卷也就有了比较明晰的认识。通观今年语文试卷,我们可以发现,与去年相比,题目难度有了明显降低,题型结构并未发生根本变化,北京卷的区域特色得以延续。
  今年是新课标高考第一年,每当高考出现重大改革时,第一年的题目,其难度往往是不高的,今年也是如此。根据《北京晚报》的报道,有高考命题专家分析称,今年语文的平均分将达到98分左右,比去年的96分高出2分。我认为这种判断是符合今年考题实际的。说其难度偏低,主要指语基、古诗词和散文阅读这三大题型。总的讲,今年与往年相比,稳定大于变化。我们按照题型顺序,一一加以点评,揭示其特点。
  1、语基题型出现微调,题型变化旨在降低难度:
  北京卷自2002年开始独立命题。02、03两年,共有六道题,分别考查:字音、字形、词语、成语、病句和语句连贯。从04年至06年,语基部分去掉了最后的语句连贯题,只剩下五道题。07年则将字音题删去,并加入一道文学常识题。而08、09两年,字音题得以恢复,却与字形合并为一道题,五道题的阵型变为:音形、词语、成语、病句、文学常识。这一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考题难度,因为字形题一向被视为语基部分最难的一道题。经过这番调整之后,音形题反而变成了最简单的一题。
  今年的语基题又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新的变化,将难度较大的词语题与阔别北京高考长达七年的语句连贯题合并为一道题,置于最后。这一变化其实也是要降低语基部分的难度,这与语文高考不断弱化基础,强化能力的方向是一致的。降低难度的方法不外乎减少题数与合并难题这两种。我们明白了题型变化的真实原因,就可以比较确定地说,明年的语基题应当仍是维持这一改革成果。
  我们将历年语基题型分布列表如下,就能比较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了。
  第一题 第二题 第三题 第四题 第五题 第六题 题型变化
  2002 字音 字形 词语 成语 病句 语句连贯 
  2003 字音 字形 词语 成语 病句 语句连贯 
  2004 字音 字形 词语 成语 病句   删语句连贯题
  2005 字音 字形 词语 成语 病句   
  2006 字音 字形 词语 成语 病句   
  2007 字形 词语 成语 病句 文学常识   删字音题
  增文学常识题
  2008 字音、字形 词语 成语 病句 文学常识   字音、字形合并
  2009 字音、字形 词语 成语 病句 文学常识   
  2010 字音、字形 成语 病句 文学常识 词语、连贯   词语、连贯合并
  此外,今年的成语题几乎属于送分题。病句题的三个错误选项都把语病设置为成分缺失,考查的知识点非常集中。这也降低了语基部分的难度。
  2、文言文阅读实现了新的突破,但皆在考生意料之中:
  过去八年的北京卷文言文阅读题,其文章选材范围基本都在两个领域,其一是先秦两汉的诸子文章,如02、05年选自《吕氏春秋》,06年选自《晏子春秋》,07年选自《淮南子》。其二是历代正史,如03年选自《三国志》,04年选自《隋书》,08年选自《汉书》,09年选自《史记》。
  今年是新课标的第一年,理应有所变化。通观以往历年考题,除03、04两年外,无论是诸子文还是史传文,其时间范围皆在先秦两汉,也就是汉语史中所说的上古汉语时期。这一时期的古汉语最为规范,其文章也是后代人学习古文的首选教材。全国其他地区考文言文多在汉以后的文献中搜集,而专注于上古汉语,就成了北京卷坚持多年的特色。如果要在这个基础上加以变化,既要维持上古汉语的基本风格,又要突破诸子和史传的限制,那就只有一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