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3930字。
2010年江苏高考语文分析
2010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在近两年的“求稳”的总体格局下,出现了一点小的变化,但总的情况看紧扣《考试大纲》,试题难度不大,平稳向新课程过渡,没有出现特别偏、怪题目,其中绝大多数题目有较好的效度、信度和区分度;试题坚持考查知识与能力并举,以考查能力为主的命题思想,符合有利于为高等院校选拔有学习潜能的学生的总要求,也符合于学生的实际状况。试题主观题分值从去年开始不断的加大,这种趋势预示了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学生能力的考查,也把语文由原来的强调工具性逐渐向人文性转变。
基础知识部分与去年一样,第一题为语音,第二题为成语,第三、四题为语言运用,分别考查了语段压缩和修辞的运用。
语音题延续近两年命题思路,完全落实在多音多义词的辨读上,应当说没有难度。
但命题者还是将第2题留给了成语考查,这与之前出炉的诸多模考卷取向不同。也许是因为语病的模拟题实在考的太多了,也许是为了求取平衡,2010年出题者干脆还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一道成语题。但是这样一道成语题的区分度实在太小了,前三个选项也是平时模拟经常做到的,没有什么难度。三个选项分别考查了褒贬不当、前后矛盾、对象不当,但是第二和第三个选项又在“语境不合”上趋同,实在让人看不懂。
语言运用中定向概括是江苏卷的最爱,再次回归2008年的“提取关键字”,没有新意。题中要求“找出‘碳链式反应’过程的三个关键性词语”,“接着”、“最终”提示我们这一过程可分三层次,三个层次的核心动词便是“吸碳”、“施魔法”、“光合作用”。
第四题考查分成了两道题目,一是““小美人鱼”故事出自哪位作家的哪篇作品”,大部分学生知道“安徒生”,但是大部分不知道《海的女儿》。二是“请以“小美人鱼”口吻,写一段不超过30个字的话,表达对上海世博会的祝愿或赞美”,这一题较去年“在博物馆的留言簿上写一段话,表达对生命或对自然的感悟和思考”要求要低,2009年还要求运用排比手法。考点采自鲜活的现实生活,考生感同身受,当不会无病呻吟注意一是要紧扣身份,如外国人、童话人物、首次来中国等,二是要体现祝愿或赞美。该题一反前五年命题常态,应当说出乎绝大部分师生的预料,部分考生手足无措理所必然。这想必是命题者突出模拟试题重围的“灵机一动”吧,只是此举一出,来年考生的文学常识背诵更将陷入茫茫苦海了。
文言文阅读题型设置与近几年的高考贴近,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取材再次发生重大变化,选了一篇“墓志铭”。三个选择题比较简单,第一个选择题只要注意古文中的单音节词,要翻译为现在的双音节词,完全可以做对。“容止”解释为“仪容举止”,另外“止”即有“居住、止息”意,所以此词也不单指“形貌”。第二个选择题注意要看到“夫妇情深”,然后用排除法即可作出判断,②表现其妻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