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共21题,约14960字。  舒城晓天中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B卷)
  晓天中学语文组 方春生    2010.06.12
  一、(63=18)
  1 、下列各组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提防(tí)      昧心(mèi)     忏悔(chàn)     重湖叠巘(yǎn)
  B、勾当(gōu)    规矩(ju)       伺候(cì)          汗涔涔(chén)
  C、玉簪(zān)    罪愆(qiān)     凝噎(yē)       献愁供恨(gōng)
  D、樯橹(qiáng)  纶巾(lún)      堪脍(kuài)      舞榭歌台(xiè)
  2、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你看这些家俱都是你从前顶喜欢的东西。
  B、顺便把箱子里的几件旧衬衣也捡出来。
  C、侍萍的像貌有一天也会老得连你都不认识了。
  D、侍萍走头无路,跳河自尽,幸而被救,此次流落他乡。
  3、下列有关词句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词卷起千堆雪一卷字写波涛翻滚之气势,一雪字写波涛翻滚之色彩,寥寥数语,声色俱全,实为难得。
  B、苏词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一句语序有倒置,应为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早生华发。
  C、辛词气吞万里如虎,万里是指被敌人占领的中原地区。
  D、辛词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指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继续寻欢作乐。
  4.下列对元杂剧有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元代杂剧是综合表演、说、唱、音乐、舞蹈的艺术形式,每本通常四折。
  B、“楔子”穿插在剧本中间,相当于现在的过场,有的放在剧首,相当序幕。
  C、杂剧的每一折都由同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正宫”“端正好”都是宫调名。
  D、元杂剧角色一般分末、旦、净、杂四大类,末多扮演中年男子。
  5、根据戏剧的有关知识标点下面的诗,使其成为剧本的形式,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B.(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杏花村。
  C.(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
  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杏花村。
  D.(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 (遥指)  杏花村。
  6.【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下面是对[滚绣球]一曲反映的思想内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窦娥敢于藐视天地,诅咒鬼神,表现了她对当时山阳县官吏黑暗的大胆指责和控诉。
  B.窦娥借对天地鬼神的诅咒,满腔悲愤地控诉了张驴儿无端害人的卑劣行径。
  C.窦娥对神权的大胆指责和否定,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对封建统治的不满和反抗,暴露了统治阶级迷信思想愚弄下层人民的罪恶。
  D.窦娥诅咒鬼神,否定天地,这是对当时最高统治者的大胆指责和否定,也是对当时黑暗现实最猛烈最尖锐的抨击。
  二、37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9分)
  裴炎,字子隆,绛州闻喜人。宽厚,寡言笑,有奇节。高宗幸东都,留皇太子京师,以炎调护。帝不豫,太子监国,诏炎与刘齐贤、郭正一于东宫平章政事,及大渐,受遗辅太子,是为中宗。
  中宗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及授乳媪子五品官,炎固执不从,帝怒曰:“我意让国与玄贞,岂不可何惜侍中邪”炎惧,因与武后谋废帝,后命炎、刘祎之勒兵入宫,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何罪”后曰:“以天下与玄贞,安得无罪”乃废帝为卢陵王,更立豫王为皇帝。以定策功,封永清县男。
  后已持政,稍自肆,于是武承嗣请立七庙,追王其先,炎谏曰:“太后天下母,以盛德临朝,不宜追王祖考,示自私,且独不见吕氏事乎!”后曰:“吕氏之王,权属生人,今追崇先世,在亡迹异,安得同哉!”炎曰:“蔓草难图,渐不可长。”后不悦而罢。承嗣又讽太后诛韩王元嘉、鲁王灵夔,以绝宗室望,刘袆之、韦仁约畏默不敢言,炎独固争,后愈衔怒。未几,赐爵河东县侯。
  豫王虽为帝,未尝省天下事。炎谋乘太后出游龙门,以兵执之,还政天子。会久雨,太后不出而止。徐敬业兵兴,后议讨之,炎曰:“天子年长矣,不豫政,故竖子有辞。今若复子明辟,贼不讨而解。”御史崔詧:“炎受顾托,身总大权,闻乱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