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2004-200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实验班)语文试卷
2004年9月27日 命题人:徐徐
一、(2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c)
A 繁芜(wú) 嫉恨(jì) 坚韧(rèn) 漫溯( sù )
B 粗糙(cāo) 蜿蜒 ( wǎn ) 气馁(něi ) 赎(shú)罪
C. 屏息(bǐnɡ) 眷属(juàn) 青荇(xìnɡ) 怅寥廓(liáo)
D. 隽(jùn)永 沧桑(cāngsāng) 坍圮(tānpǐ) 心神恍惚(huǎnghú)
2.下面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c )
A.“听我说吧,”他恳求道,“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刚从山的那边来。我的脚踏上了新鲜的土地,我的手感觉到了其他民族的抚摸,我的眼睛看到了奇妙的景象。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
B.随着小说获奖的激动逐日暗淡,我开始相信,至少有一点我是想错了:我用纸笔在报刊上碰撞开的一条路,并不就是母亲盼望我找到的那条路。
C.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D.《红楼梦》里茗烟骂金荣说:“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讽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精神就完全不对了。
3.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b )
A.课外阅读,将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丰富了我们的学识。
B.这一副对联,看似通俗,意境却是深邃的。
C.同学们都发扬了团结互助的精神和认真学习的态度。
D.通过全村人的努力,使这片沙滩变成了良田。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b )
北朝的碑刻达到了空前的繁盛,地上有碑铭、摩崖、造像记,刻经;地下则埋有众多墓志。 ,在书法史上放出了灿烂的光辉。
A.它们丰富多彩,格调既雅而又形质朴茂
B.它们上面的字丰富多彩,格调既雅而又形质朴茂
C.它们丰富多彩,格调虽雅而形质朴茂
D.它们上面的字丰富多彩,格调虽雅而形质朴茂
5.对下列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 ( b )
A. 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无知山谷”指愚昧守旧的地方,所谓“宁静”是死水般的宁静,所谓“幸福”是麻木不仁的满足。)
B. 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看一本祖辈流传下来的古书而不懂。)
C.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辱和失败。(“屈辱和失败”的原因有三: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无知者助纣为虐”;三是“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
D. 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这样的事”指先驱者为寻找和创造新生活所付出的沉重代价;“我们希望”表达了人们的心愿。)
6.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 )
A.“四库全书”中的“四库”是指经、史、子、集四类图书。如《孟子》、《庄子》、《荀子》、《墨子》等就属于子书类。
B.在先秦诸子的散文中,孟子散文的文学性最强。他想象力极丰富,文笔汪洋恣肆,善于用夸张的手法和设喻的方法说理,使文章具有很强的论辩气势。
C.《再别康桥》开头连用三个“轻轻的”,写只身悄悄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同时透露了难分难舍的离情,并且以轻微跳跃的节奏,衬托出了缓步飘然而去的形象,给全诗定下了抒情的基调。
D.《庄子》是战国时庄子所著的一部作品,全书共三十三篇,又名《南华经》,其中《逍遥游》最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