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中考语文试题汇编

约2530字。

  人教版八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课堂实录
  提前告诉学生课堂上不读小序
  教学目标:1、当堂成诵
  2、理解词意,揣摩作者的情感
  一、 反复诵读
  二、 深入理解
  三、 迁移想象积累
  一、 导入
  中秋节是我国千百年来传统的节日,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是家庭的节日,是具有中国特色幸福的节日,我们在节日里品尝着象征着团圆的月饼,讲述着中秋的故事,团圆的人儿思念着没有团圆的亲人,赏月吟诗。老师这里有从太原带来的月饼,大家来品尝一下(课前准备月饼分发给学生)滋味如何?
  生:月饼甜。
  师:为什么中华民族在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惯?
  生:象征团圆和甜蜜
  师:但是如果在中秋之夜亲人不得团聚,那一定是别有一般滋味在心头。今天这节课让我们走进一位古人的内心世界,听一听他在中秋之夜有怎样的感受?播放邓丽君的《但愿人长久》
  老师想请同学们用一两个词形容你听后的内心感受(叫三到四个学生)
  (课件展示)
  生:凄凉 忧伤 悲伤 哀愁
  师:你知道作者为什么把这首中秋词写得如此悲凉?(让最后一个站起来的学生回答)
  生:思念亲人弟弟 小序里有介绍
  师:这些内容作者写在了小序里,来一起看一下小序部分,我们读一下好吗?
  生:学生读小序
  师:丙辰年中秋节,苏轼遥望一轮明月,想起了分别六年的弟弟苏辙苏子由,加上政治上遭逢失意,不禁悲从中来,于是写下了这首中秋咏月词。下面让我们带着诗人的这种情绪自由朗读本词。大家放开声音朗读一遍。
  生:有感情地读词
  师:老师听到这位同学读得很投入很有感情,让我们欢迎他为大家朗诵一遍全词。
  生:有感情地读词
  师:请问你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情绪来读上阙的?
  生:悲凉
  师:你觉得哪些词语传达出作者悲凉的心境?(可让其他学生补充)
  (课件展示)
  生:把(借酒消愁) 寒(月宫凄楚) 清(凄清冷清)
  (若回答出其实并不悲凉 很开阔乘风归去飘飘欲仙 可这样补充
  作者归去了吗?为什么没有归去?天上如此美好,没有归去是因为那儿寒冷
  与其说天上寒冷,不如说作者内心寒冷。即使在人间作者也是孤单的,所以上阙传达的是悲凉的心境。)
  师:老师想再请一位同学借助形体语言,运用丰富的表情,恰当的语气语调为我们演读上阙。(关注学生)
  生:学生表演 让其他学生评价在哪个地方加哪个动作 在交流中体会文本。
  师:看来词的上阙看似平淡却隐含着作者深深的无奈与凄凉,苏轼被贬黄州,政治上备受打击,生活困顿,兄弟离散,作者把这一切都化作平淡的语言里。让我们再读一遍全词,品味词中真意
  师:老师注意到下阙前九个字: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同学们知道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生:根据课下注释解说 作者内心痛苦难眠
  师:月光从朱红色楼阁的一面转到另一面,低低地挂在雕花窗户上,夜越来越深了,照着难眠的作者。请试着走进苏轼的内心世界,用第一人称说说作者“无眠”时在想些什么?(课件展示)

欢迎关注育星资源网公众号“yxzyw2002”获取更多信息与服务

相关资源:
Top